一個普通人面臨絕境,打破道德底線,開始犯法,這是很多電影的題材。談到造假天才,造到自詡為藝術創作,幾年前有紀錄片《大偽術家》(Beltracchi:The Art of Forgery, 2014)拍下的真人真事:Beltracchi能模仿世界各個名畫家作品,他說即使要模仿達文西也沒多難!數近期,早前發哥在《無雙》造假鈔,金句是「任何事情做到極致就是藝術」。《大老作家》似乎綜合了以上例子,它改編自真人真事:1991年作家Lee Israel失業後生活拮据,欠租多月,結果意外發現名人書信能賣錢後,開始偽造名作家書信,她集合了自卑與自大於一身,忍不住把藝術品告訴好友。好景不常,東窗事發後她最終鋃鐺入獄,出獄後寫成回憶錄,被評為她一生寫得最好的作品。電影劇本就是改編自她的這本著作。



演而優則導的靚女Marielle Heller執導下,《大老作家》一開始就充斥著爵士音樂,鏡頭遊走曼克頓街頭及老書店,充滿了紐約情調。電影不算很精采,但其中一大看點,就是向來演瘋狂喜劇的Melissa McCarthy改變戲路,大晒演技。當然,英國演員Richard E. Grant演基佬毒友、街頭騙子也很有看頭。
犯罪過程稍遜
常人犯法,看頭在哪裡?高安兄弟鏡頭下,常看到的是人性的變化,由被環境所迫,無奈犯罪,到愈來愈熟練,也視道德如無物。Lee Israel七、八十年代事業如日方中,曾替Katherine Hepburn、Estee Lauder等名人寫傳記。但踏入九十年代她事業開始潦倒,她缺點有很多:酗酒、髒亂、不作社交、自以為是,跟出版社關係欠佳,她更說自己愛貓多過愛人。失業後,她本在構思下一部作品,卻在圖書館尋找資料時,無意中在書中發現一封作家的信。貪婪心起,她將信件偷偷運出,取到二手書店售賣,才發現這是財路一條。Israel開始購入舊打字機、用焗爐為紙張做舊。因為熟悉文壇事蹟,文筆又好,她開始「創作」信件,再仿造簽名。訛稱信件是表哥收藏,然後一封封的取去售賣。她一生共製作了四百多封書信創作。
《大老作家》頗拍得出像活地亞倫式的紐約城市情調,戲中寫Israel是同性戀者但與愛人分手了,卻遇上販毒的街頭老混混,基叔叔Jack Hock(Richard E. Grant飾),二人互相鼓勵,後來拍檔搵食,這一段頗見趣味。電影最好看的一場,是Israel跑到出版社跟總編輯吵大架,她說誰誰誰右翼作家,書未出就預支三百萬美元,她卻要求一萬都不批。總編輯直指她寫的人物根本不吸引人,向她提出三大要求,包括穿得體面一點,多出來露臉,但Israel一口拒絕。商業運作其實有一定規則,很多人一邊呻窮,一邊甚麼都覺得是出賣自己,有時候,窮其實是自己的選擇。
同類型犯罪電影中,最好看一段往往是偽造/犯罪過程,可惜戲中拍得不特別詳細及有趣,其實你看《絕命毒師》又好,《無雙》製假鈔又好,犯罪場面真是好看,因為常人不敢犯這些事!《大老作家》的重點落在Israel的個性變化(她後來自認那些偽造書信是一生最精采的創作),跟舊書店老闆的一段瞹眛關係,也就是電影原名Can You Ever Forgive Me?(你會否原諒我)的意思,這樣的選取,大抵跟執導的是女導演有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