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金剛》拍了5集,雖然會生金蛋,但系列早已老化,Michael Bay式動作場面設計(稱為Bayhem)也成了影迷竊笑對象,是時候來個變革。《大黃蜂》換導演,主角首次變成少女,起初還以為全個系列重拍Reboot,但原來不是,《大黃蜂》講明是外傳,找新導演來試試水溫,電影一試映就好評不絕,爛番茄90%好評,甚至被形容為歷來最好看的《變形》電影(你看現在做傳媒要多語不驚人!《蜘蛛俠:跳入蜘蛛宇宙》又被稱為歷來最好!)《大黃蜂》比系列從前幾部都重視劇情,劇本寫人(女主角Charlie)與大黃蜂一人一機械人的感情關係,確實比前幾集好看,但在Michael Bay監製下,仍不敢放下連場機械人大戰、打冧大廈、瘋狂的CG、爆破場面。
介紹一下新導演Travis Knight,2016年他先拍出Stop motion大電影《捉妖敢死隊》(Kubo and the Two Strings),好評如潮。《大黃蜂》是他首齣真人電影。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體育巨人企業Nike創辦人Phil Knight之子,他曾發展音樂事業,當過Rapper,後轉成動畫師,再變成電影導演,今年45歲。
參考《鬼馬神仙車》
《大黃蜂》完全是一齣八十年代電影,女主角Charlie最愛英倫樂隊The Smiths,她聽Walkman,電影裡充斥著八十年代的音樂,如Tears for Fear、A-ha。電影也首次將大黃蜂的造型,回復到1984年卡通版的福士甲蟲車造型。看預告片,會知道電影多少參考了迪士尼經典系列《鬼馬神仙車》(1969),此系列共拍過5集,寫賽車手無意間發現一架殘舊甲蟲車,修復及駕駛期間,才發現它的賽車性能超強,而且具有人性,開車時往往不受人力操控,而會自行決定速度及路線。《鬼馬神仙車》的成功除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因為戲中寫人車之間的關係:由驚訝機械竟然有自我人性,不受控制,到後來建立友誼互信,是當年很多小朋友的夢想。《大黃蜂》確有參考這幾點:寫大黃蜂被Charlie收留修理,又大懵(意外地)地在家中大肆破壞,心生內疚。另一方面,Charlie被欺負,大黃蜂跟她一起報復欺凌者,被警車追時忍不住顯示超越甲蟲車的超人速度及變身技能。這些都寫得不俗,但又不算很深刻。
從前的《變形金剛》很悶,主要是因為故事明明是兩個外星族群大戰,只是剛好選了地球做戰場,地球人沒有角色,但電影夾硬要給地球人一個角色,例如爭奪甚麼能源方塊。《大黃蜂》不搞這一套,它乾脆就寫人跟機械人的友誼。電影甚至沒有留主線給柯柏文、麥卡登,但就還是忍不住要拍很多CG大戰。戲劇上是成功的,但有好幾場戲還是寫得比較甩漏,例如後段寫男女主角,兩個少年少女,用一把剪鉗竟就能偷走進了美國軍方總部,比起製作,劇本實在太不嚴謹。
《大黃蜂》仍保留了變形金剛的變形聲效、大部分機械設定,省下了錢,但改動了大黃蜂的造型,戲中大部分時候大黃蜂都失聲,細節上,拍它瞳孔放大縮小、面部表情相當細緻,值得一讚。大概因為試市場,未係Reboot,它的成本只是1.02至1.28億美元,是系列歷來最便宜的一次。電影公司講明如果收得,就會拍續集,唔得亦無相干。作為娛樂片這集是合格的,及後如何,要看看觀眾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