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日戰記》在香港票房屢創新高,古天樂甚至開聲說希望電影會打破香港中文片票房紀錄,同時《獨行月球》在香港靜靜上映。也許很少香港人知道,或對本片感到有興趣,更多人應該已忘記了。早前《明日戰記》在香港上映,曾傳出票房被偷事件,而據傳偷去的票房,已被入到《獨行月球》的票房數字上。當然,也有人提出異議,大陸網民指出,《獨行月球》早在7月29日上映,《明日戰記》於8月5日上映,兩戲相差一星期,而前者上映一周已收14億。
事件誰是誰非,一般影迷難以分辨清楚,可以印證的,是以戲論戲,談論電影的質素。而《獨行月球》的質素,非但一點不輸《明日》,而且在很多方面更勝一籌。
扭轉乾坤 排除萬難
《獨行月球》由張吃魚(張遲昱)執導,由開心麻花製作。張在2017年拍第一齣長片《羞羞的鐵拳》,已獲22.13億元驚人票房,今次其實只是他的第二齣長片。《獨行月球》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是電影的定位很清晰,由始至終,它就是一齣科幻喜劇,當中還有點愛情元素,而張導的搞笑及說故事功力,相當成熟。
故事講述某年某月,科學家觀察得知,一個小行星將會撞擊地球,為了拯救人類,地球人提出各種辦法,最終選出了中國政府提議的月盾計劃。他們先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打算發射火箭擊毀小行星,並以月球抵擋碎片。頭半小時的故事講述建好基地後,男主角獨孤月被遺留了在月球,孤身一人,而且還親眼目睹月盾計劃失敗,他以為地球人全都死清光了,只餘他一人,留在月球。
一人一鼠 化敵為友
這樣的情節,混合了《絕世天劫》(巨型隕石將撞擊地球),《火星任務》(寫男主角被留在火星)、和《月劫餘生》(寫孤身在月球工作的孤獨)。而張吃魚把自己的科幻片,拍成喜劇,頭半小時男主角由喜到悲,以為世人全死清光,然後在基地上發現還有一隻袋鼠,結果一人一「鼠」,不打不相識,漸漸在月球上由敵變友,搞笑得來有點胡鬧。
但張吃魚的功力不止於此,這電影的厲害,在於它還真的有科幻元素,戲中寫男主角決定要返回地球,他利用基地裡的剩餘物資,組合成返家的器材,中間一段寫他要在日光時間不足的條件下,到月球上另一基地去,當中的情節,沒有硬科學知識是寫不出來的。
沒自主權的真人騷
往後的故事轉折,是男主角一次又一次山窮水盡,而編劇又能變出新意,扭轉乾坤,最終排除萬難,返回地球,見到他一直暗戀的女主角。即使香港觀眾根本不認識戲中的男女主角(沈騰、馬麗),看到這裡還是會感覺興奮的。
電影的一大笑點,是寫地球上的人面對行星撞擊,地球表面塵埃四起,不見陽光,只能等待。他們決定要直播月球上唯一男人的生活,但孤獨月不知地球人未死,更不知自己的生活成了真人騷。這部分他其實沒有自主權,就為全國人提供免費娛樂,這樣的情節,可堪玩味。電影也完全沒有主旋律電影一樣,歌頌集體主義,歌頌國家拯救遇難者,男主角最終還是靠一己之力,「潤」 (run)回地球。地球人呀,靠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