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01-18 06:00:00

不可能漢堡

分享:

美國拉斯維加斯每年舉行「電子消費展」,每間公司爭都會爭相推出最佳消費商品,確保自己成為媒體焦點,谷歌、亞馬遜和三星都曾因此成為新聞頭條,但今年的結果有點出乎眾人預料。這次大家認為最突出的產品,並非LG可捲式電視,也不是讓醫護人員檢查病人膀胱的可攜式超聲波儀器,而是百分百用素菜做成的「不可能漢堡」(Impossible Burger)。

(互聯網)

(互聯網)


不可能漢堡含有跟真牛肉分量相同的鐵質和蛋白質,甚至還有看似跟真牛肉一樣的血色,但鹽與脂肪較少,而且不含膽固醇,響應香港政府食物安全中心宣傳低糖少鹽的飲食習慣。「不可能漢堡」的肉像鋼琴音質一樣可以調校,也許將來會調出豬肉、雞肉和雞肉等等。


我不肯定「不可能漢堡」會否成為全球趨勢。美國人愛吃牛扒,但大部分香港人不會經常吃漢堡包、肉丸或肉餡餅,反而愛將肉類磨碎再煮。我一向喜歡吃連着骨的肉,不單因為味道更好,也因為可以慢慢細味,我難以想像用免治雞肉做海南雞飯或免治豬肉蒸豉椒排骨。只怪我的咀巴太大,一個漢堡包兩口便吃完,實在難讓我慢慢細味。


「不可能漢堡」還有一個爭議,值得任何負責任的消費者考慮。「不可能漢堡」的主要材料大豆在種植過程中有利有弊,包括影響水土使用量,單一耕作會影響物多樣性,也令數以百萬計依靠蓄牧業的人難以為生。


我認為「不可能漢堡」是一項有趣發明,但我們暫且不要人云亦云,反而應該繼續研究它的利弊。其實素漢堡並不便宜,香港餐廳出售的素漢堡平均價為港幣150元,我打算這星期去吃一個,研究它到底有何特別。  城大動物醫學院總監/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