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30693635_rK.jpeg?itok=IBlUZYxn×tamp=1739365287)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大家都有壓力。」當年「巴士亞叔」的片段在網絡上瘋傳後,這句說話一鳴驚人,成為香港風靡一時的「潮語」。說到底,「巴士亞叔」的金句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為他說出了不少香港人的心聲。
「壓力問題,天天都多。」尤其在香港這個瞬間萬變的地方,不論是學生或是打工仔,每天要承受各式各樣的壓力。近年,情緒病成為都市的隱形殺手,不少人都面對情緒困擾,青少年亦不例外。每天打開報章的時候,我心裏都暗自希望不會有學童自殺的新聞。「11歲男童校園企跳獲救送院」、「13歲童墮樓重創手腳骨折」,每一個標題都使我心頭一沉。
回想我們這一代,童年不是最無憂無慮的階段嗎?童年不是令人回味的時光嗎?現在的青少年每天不是要趕補習就是上不同的興趣班。求學不只局限於求分數,更求贏在起跑線上。「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別人無的我更加要有。」這樣子才能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才算得上有好的前景。社會輿論對生活質素的要求愈高,對孩子的要求也就愈來愈苛刻,令我想起張曉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當我把我的孩子交出來,當他向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給他的會是甚麼呢?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呢!」到底是世界變了樣還是青少年的抗壓能力下降了?
身邊很多大學生也抱怨,替小學生補習時發覺小學課本愈出愈深。小一所教的,可能是他們當年小四小五才學的。有些學生因為承受不了學業壓力而走上了不歸路。根據2017年一份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九百多名受訪者中,有高達三成小學生及四成中學生被評為有自殺潛在傾向。當青少年面對升中及新社交圈子轉變的適應問題,以及繁重的功課和考試壓力時,均較易出現情緒困擾。故此,要解決學童自殺問題,有關方面該注意青少年的精神衛生,提升學童的快樂感及改善他們的抗逆能力。跟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精神衛生是指一種健康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每個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潛力,能夠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能夠有成效地從事工作,並能夠對其社區作貢獻。青少年要全面發展,精神衛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當我們抱怨青少年的抗逆能力不足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社會令青少年背負著太多的包袱。香港人,鬆下啦!
陳慧蕊(Anne Chen) 律師,現為社企Elite Thai Boxing負責人,實行以「泰拳改變生命」,專門為邊緣青年提供再就業機會。一直希望為香港年青人提供發展空間,並藉著這個平台宣揚社企文化與精神。
http://www.sie.gov.hk/go/anne-chen
![小朋友也可以透過打泰拳減壓 (圖片由作者提供)](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30692845_Nx.jpg?itok=KQv6gFnZ×tamp=1739365287)
小朋友也可以透過打泰拳減壓 (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