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3-31 22:26:56

商人政客“在商言商”以偏蓋全 維護“國家安全”豈能獨善其身

分享:

長和決定暫緩與貝萊德簽署出售港口的協議,事件現時交由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進行反壟斷審查。有關交易因為涉及中美角力而引起公眾關注,港澳辦早前亦轉載評論文章,不單指這次交易不符國家利益,更指這次交易不符合逐利原則,有違商業邏輯。

就國家介入這次交易,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這段時間一直有不同意見。其中最多人提的是「在商言商」,但正如不同的文章已有批駁,這次交易涉及兩國角力,由出價開始而非純商業行為,本質已非商業行為又可來「在商言商」。而且國家與資本的合作歷史上比比皆是,所謂的「在商言商」只是用來掩蓋資本背後的國家行為。

其次也有人基本法去為這次交易護航,指政府出手就是違返基本法,破壞一國兩制。根據憲法第三十一條,基本法是規定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但這次交易的範圍其實已遠超特區的管轄,也因此為甚麼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要出手調查。此外有關交易亦涉及國家安全,而國家安全正是「一國兩制」的基石,因此這次國家的介入正正是為了維護「一國兩制」,而非破壞。

再次是有人提出這次事件恐有連鎖反應,指出連長和也出事,其他公司也有可能出事。但我們在分析這次事件時,不能以偏蓋全。不是連長和也出事,而是只有長和能在這環節出事,試問世上能在擁這麼多戰略資源的公司有幾多家﹖長和這次要面對的,其實也就是個案,難以有連鎖反應。如果有美國公司試圖賣掉國外關鍵的戰略物資,而不與美國政府磋商,相信美國政府也同樣會有所行動。香港的商界其實應從這次事件中學習,如果要繼續紥根香港,未來也要考慮國家安全及利益。

adblk6

最後一點是有人認為是次交易沒並有披露細節,外界不應急著批評,應先再觀望。但其實這次大眾所批評的,不是交易細節,而是有關國家安全的大是大非。有些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如果現在不批評,難道要等交易成了才發聲嗎﹖到時候又會說,如果有意見為甚麼不早說呢﹖長和現時雖然推遲簽約,但有關交易還在進行中,我們仍然希望長和能做出合乎國家利益的決定,也希望國家的有關當局能夠以法律及其他手段,持續維護國家安全。

甘文鋒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副主席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