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2-09-23 04:31:10
日報

大坑舞火龍

分享:
大坑舞火龍

疫情原因,大坑舞火龍已經停擺了三年。為了中秋不寂寞,新開張的大坑火龍文化館在追月這天舉辦了火龍茶果薈的活動。也就是吃了茶果,我才了解大坑也是一條客家村。

據大坑原居民的說法,他們的先祖在此已經定居了一百多年,以養豬、採石和幫人家洗衣服為生;現在的浣紗街這名字來就是當年洗衣服的場地。

大坑之名據稱來自區內一條主要明渠「大坑渠」。在一幅1889年的地圖上顯示,大坑村位於紅香爐谷裏。在1865年的地圖上,大坑的位置上只寫上Paddy Field(稻田),看來大坑之名當時還未出現。大坑明渠在2013年改為暗渠,其上的小路名為火龍徑,契合大坑最著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始於1880年,據說當時台風對銅鑼灣一帶破壞嚴重,蟒蛇出沒,再加上瘟疫肆虐,多名村民病亡。為了消災驅邪,大坑村民遂在中秋之夜以稻草紮成草龍,把點燃的香支插在草龍上,從蓮花宮出發,沿途在大坑社區內舞動巡遊,香氛散發,煙霧彌漫,大家只隱約看見煙霧中點點紅光,煞是神秘。火龍最後會沉在銅鑼灣避風塘海底,以示龍歸天,不過近年已經改送到焚化爐處理了。

大坑火龍文化館原址是建於1909年的孔聖義學,日佔時期被毀,1949年重建後仍然是孔聖會學校直至2007年。其後通過活化歷史建築計劃改建成現在的大坑火龍文化館。

adblk7

火龍館為三層簡約現代主義建築,面積雖然不大,功能卻頗為多樣。除了展示舞火龍、客家村文化和大坑社區的歷史,還會舉辦工作坊和講座。一樓更是一家風味十足的客家菜館,傳承日漸衰落的客家飲食文化。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