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2-12-23 04:30:41
日報

天星與風水(二)

分享:
天星與風水(二)

天星與風水(二)

中國漢朝至唐代初年占星天文以五星二十八宿為主,「開元占經」是唐化開元年間由印度人瞿曇悉達主持修載,但到了南宋末年便失傳了。到了明代萬曆四十五年間(1617 AD)程明善在修一古佛重新裝金時,在佛腹中重新發現此書,此書內容只有天地、日、月、五星、廿八宿、動物、植物、魚蟲之占算。其中引述多條已失傳的「甘氏」、「石氏」及漢代占星之著作。

唐朝後期,由中亞粟特人傳入波斯(今日伊朗)的拜火教(又稱袄教),其十二星宮、羅睺、計都等「隱形」星宿傳入中土(註:羅、計是太陽黃道與月亮白道之交界點,故此未有真星,但它倆在占星上產生很大的作用,在天文學上可以用它來預計算日蝕與月蝕之出現)。

歐西人因受一神教影響,凡事非黑則白,異端排他觀念很重,中國人概念以「既容乃大」,所以很容易把羅睺、計都、月孛、紫炁等四餘星及西洋十二星宮納入占星系統中,取其所長而用。只是名稱上有異,例如以遼代出土墓頂十二星宮圖來看,「處女座」古稱「室女」,「雙子座」則稱陰陽,也是孖人象,而「人馬座」則是一個人手拉一隻馬,而不是西洋魔戰人首馬身之象。
 

adblk7

由於唐至明初之禁制,中國占星未有太大發展,到了明初因為元末中文典籍之流失,朱元璋不因為門戶政治「偏見」而命回人馬哈麻翻譯波斯阿拉伯天文家闊認牙爾(971-1029)的占星書,阿拉伯是承傳波斯的學問,所以明清兩代天文占星以回回曆為計算基礎,也加入了不少阿拉伯及波斯內容。到了明末,由於耶穌會教士被天主教廷主流迫害,視為異端,所以不少教士長途跋涉來華傳教,今天教宗是出自耶穌會也是一個天理循環。

adblk8

這批傳教士不少是飽學之士,他們利用其「科學」天文知識使中國士大夫入信,所以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有不少傳教士成為宮廷建築師天文師及畫家,有人甚至官至四品。在康熙時,欽天監內西方傳教士與用回回曆計算的傳統欽天監監副楊光先出現矛盾。在康熙八年(1669年)兩派人物測驗立春,雨水兩節令的月亮火星木星行度,結果傳教士南懷仁測算準確,被任為欽天監監副。楊光先年老被遣返原籍後死於途中,因此也把曆法改用西法計算,而康熙也痛恨因為舉朝無一人懂天文,因而「專志於天文曆法二十餘年。」

中國計算曆法因為用西方科學方法而準確了,但耶穌會傳教士反對占星等「異端」學說,所以反而占星學漸漸式微。到了清末民初,五四運動,信德先生、賽先生,49年後來「除四舊、三反五反、文革」一連串運動,占星更雪上加霜,少人問津,所以才成今天的局面。(待續)。

adblk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