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就職時,聲稱要落實選舉承諾,增加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關稅。本來在2月1日,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對中國則加10%的關稅。但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別推出反制措施,對美國進口的貨品反加徵關稅,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打不響,繼續延長關稅戰略,將會嚴重損害美國本土經濟。
早在十八世紀,古典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反對絕大多數政府管制經濟的行為,包括關稅在內,他認為關稅最終將導致長期的效率低落,以及價格的居高不下。上一次大規模全球貿易戰爆發於1930年,主流經濟學觀點認為,那場貿易戰加劇了大蕭條,最終讓這場以關稅為武器的戰爭演變成生靈塗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特朗普現在聲稱的原因是阻止非法移民與芬太尼毒品,從加墨兩國流入美國,而對於中國則更加明顯要全方位壓制其經濟發展。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雖然自己的政治生涯風雨飄搖,但對於美國反制措施卻一矢中的,針對美國共和黨主要的支持州份,將該些地域生產的貨品放置在關稅清單中,這即時形成巨大政治壓力。雖然加拿大的經濟體量不大,但是美國出口貨品的目的地,排名最前的是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所以一旦被增加關稅的國家反擊,美國本土經濟將會一蹶不振。例如最受加拿大歡迎的汽車品牌是豐田,第二位就是美國的雪佛龍,如果加拿大對雪佛龍徵收懲罰性關稅,將會對美國本土疲弱的汽車生產工業帶來致命一擊。
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對第25任總統麥金萊(1897-1901年)讚譽有加,他當眾議院議長之時出了《麥金萊關稅法》,於1897年任總統後通過《丁利關稅法》,將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提至52%。在那個時期,美國的工業還處於爬坡階段,面臨着英國、德國等歐洲強國的激烈競爭,出於對美國工業化的保護,確是發揮了促進本土經濟的效果。
今天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已經終結,全球化在冷戰之後急速發展了幾十年,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頻繁,供應鏈錯綜複雜,特朗普想仿效麥金萊,隨時會東施效顰。正如中國擁有鎢、碲、鉍、鉬、銦等稀有金屬及相關技術的優勢,可以此反制關稅,實施出口管制。鎢是超硬金屬,中國的產量佔全球八成以上,美國有四分之一以上的鎢來自中國,除了鎢絲燈泡,還包括工業齒輪製造、輻射屏蔽和穿甲彈等,在電子和軍事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鉬則用於武器和半導體生產,美國要找替代來源並不容易,另一主要供應國是美國和西方制裁的俄羅斯。在特朗普上一個任期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中國實行稀土管制,就讓部分美國本土晶片生產成本增加了一成。
貿易關稅戰將沒有贏家,受苦的是普通百姓,因為物價上升而經濟拮据。世界貿易組織也似乎對美國無計可施,全球反美浪潮正在醞釀,事情發展下去將會改變國際外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