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寒潮令香港人一嘗最冷冬天的滋味,有人追雪為樂、有人雪中送炭,親身關懷露宿者。這邊廂有大學生自發為無家者奉上熱食;另一邊廂卻有僵化無情的路政署行政制度,職員夜洗隧道,人情冷暖乍現,為嚴寒添上一份大城市獨有的哀愁。
無家者選擇露宿原因各異,小時候,我們都以為露宿者全是走投無路或有家歸不得的中年人或單身老人,但近年認識更多有關露宿者的背景後,不難發現有部份是30或40歲出頭、肢體健全的成年人。他們面對高昂的租金及生活指數,無可奈何選擇以快餐店、天橋底為家。香港城市大學於2015年聯同社區組織協會、聖雅各福群會等合辦「2015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行動」,在天橋底、涼亭、24小時快餐店等,進行無家者統計。統計發現全港大約有1,600名無家者,較2013年統計時增加14%,當中約15%,即256人於24小時快餐店過夜,是前年的4倍半。露宿者當中超過90%為男性,平均已露宿4年,其中更有人已露宿36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黃洪教授於同年指出露宿者平均年齡為54歲,當中有五分一為40歲以下,而三分一為失業或在職貧窮人士。
縱使社署一直資助3個非牟利組織營辦3隊露宿者綜合服務隊,為露宿者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包括日間及深宵外展、短期及長期住宿服務、輔導、就業支援、起居照顧、緊急援助金等,但露宿者問題仍然無法徹底解決,而且還有愈來愈多,愈來愈年輕的趨勢。令人痛心的是處理露宿者問題時,政府部門之間沒有協調,只按本子辦事。去年7月食環署就在未有事先通知及解釋相關法例下,無情驅趕15名在油麻地澄平街的無家者,將他們的個人物品當作垃圾清理。眼見這些涼薄行為,你我於心何忍?
1,600人相對於720多萬人僅佔極少數,但我們怎能接受政府對社會最底層的少數視而不見。今年政府再一次庫房水浸,既然有能力,為何不為這1,600人多做點好事,給他們多一點尊重和溫暖?
黃梓謙
Facebook: gary.wongchihim
IG: garywongchi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