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提名期早前結束,當中沒有所謂「非建制派」人士入閘。有意見質疑選舉沒有「非建制派」人士參與,並預期選舉的投票率不高,這種謬誤的說法,社會必須加以糾正。
投票率與議員的認受性或議會的運作效率沒有必然的關係,投票率低不等於議員認受性低或議會不能有效運作,反之亦然。事實上,2019年區議會選舉投票率超過七成,但在選舉過程中反對派多次滋擾恐嚇甚至暴力襲擊對手,刑事毁壞個案更是多不勝數。
反對派當選議員後,把區議會演變為政治鬥爭的平台,有議員公然發表「藍絲與狗不得內進」,有的以公帑從事黑暴和反中亂港活動,有的甚至以防疫為由購買暴徒經常使用的防毒面罩,其後更有多名反對派議員先後自行請辭,議會運作幾近癱瘓,反映即使有2019年的高投票率,議會反而無法運作,議員未能充分反映民意及回應社區和市民的訴求。
反之,在完善後的區議會選舉制度下,有「三會」成員為充分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把關,吸納了具有不同專業或背景而有志服務社會的人士參選。從是次選舉的候選人背景可以看到,除了具有不同政黨背景的人士外,也有多名政治素人或無政黨背景人士成功取得提名參選,而這些候選人自身亦具有不同專業或專長,參選人的政見更是百花齊放,充分體現均衡參與的選舉原則。
相比過往反對派議員政治先行,置民生福祉不顧,凡事反對政府、謾罵抗爭、甚至搞肢體抗爭,以爭取選民支持的情況不同,候選人在新選制下將實事求是比拼政綱,讓議員回歸理性論政,把區議會從「劣幣驅逐良幣」中正本清源,使是次選舉能從優秀的愛國者中選出更優秀和更有擔當者,為落實地區的良政善治奠下重要的根基。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早前出席研討會時指出「不可以昨天還在反中亂港,或所屬政團還在反中亂港,今日喊兩句口號,就搖身一變成為愛國者」。誠然,反中亂港分子仍死心不息試圖破壞香港的繁榮穩定。新選制作為香港長遠發展的定海神針之一,我們要認清是否有「非建制派」參與、投票率是高是低均只是偽命題,如何確保搞亂香港的壞分子不會進入特區的治理架構,使議會不再泛政治化、如何確保議員有真心誠意服務社區和居民的初心,這才是真正的關注所在。
梁幸發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