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政府全面撤辣後,本港住宅樓市交投倍增,價格亦出現輕微的反彈。社會上大部分的意見都覺得這是一件好事,香港將可以逃過財富被大幅蒸發的劫數,通縮的威脅應可以逐步解除,經濟有望重回健康發展的軌道。
不過,社會上仍有一小部分不想香港好起來的人,他們寧願看到樓市沉淪,也不願意看到樓市回復正常。他們見幸災樂禍的高論已與現實脫節,轉而從不同的角度危言聳聽,目的是想把好事也變成壞事。
他們眼見撤辣的效果明顯,就誇大它的副作用,指責容許投資者與投機者入市的後果,會令本地用家置業的機會減少,而且會被逼買貴樓,這種講法與現實不符。現時地產商仍有大量貨尾需要清倉,根本沒有條件加價,投機難有利可圖。
此外,他們又誇大撤辣後有炒家出現的情況,還說「摸上摸」的現象很快會又再出現。現實是樓價反彈的幅度有限,「摸」到一次的案例都未出現,何來「摸上摸」的機會。要知道,每「摸」一次都得交一次正常的印花費以及佣金與律師費,樓價要升過10%,「摸上摸」才有利可圖。再者,由簽約到成交的時間有限,能否找到願意支付差價的新買家,風險很大。以今天這種市況,想摸貨賺錢行為應該不多,成不了氣候。
誇大撤辣會有副作用的人,目的是想政府後悔撤辣,最好又再恢復部分辣招,令本港樓市再陷低迷的境況。他們眼見這招見效的機會甚微,最近又反過來貶低撤辣的功效。他們說,撤辣改變不了經濟的基礎因素,反彈一輪之後,積聚起來的購買力就會被消化;屆時,經濟上的基礎因素就會再起負面作用,令樓價進一步下跌。
我同意,樓價最終都會由經濟基礎來支配,但這方面的負面影響之前已在樓價上反映了不少,更何況在下一階段,不但利率會減,而中國的經濟亦很有機會恢復動力。現時不應該完全排除經濟因素轉好的可能性。
而更重要是撤辣的確可為樓市帶來被截停已久的兩條新資金來源。一條來自投資者,另一條來自短線投資者。後者現時並不活躍,但前者會長期存在,會對用家的需求起補充作用,令市場的需求比前更穩定,對樓價有支持作用。
再者,當市場上經常有投資者「接貨」的時候,可增加物業市場的流通性,令用家更放心入市。這種良性互動的出現,足以令樓市的供求關係出現根本性的改變。此之所以,我認為今次反彈並非一般的小陽春,其反彈的成果應該有機會保得住。本港樓價很有機會藉此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