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屆東京馬拉松在上周日結束,今年賽道出現大幅變動,終點由海邊的國際展示場,改為市中心的東京火車站前。以往有跑過東馬的朋友都異口同聲地同孖九講:今年比賽易跑咗好多。
東京馬拉松的魅力,相信大部分跑友都耳熟能詳: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沿道過百萬人的歡呼聲、長達7小時的關門時間等等,無需孖九再花唇舌。但假如要在雞蛋裡挑骨頭的話,東馬的唯一缺點可能係後段沿海賽道比較「食風」,以及在最後兩公里出現的忘命斜。因為這個原因,東京馬拉松亦是世界六大馬拉松中最「慢」的賽道,對目標是刷新PB(個人紀錄)的跑友而言吸引力較低。
比賽總監早野忠昭解釋,東京馬拉松在2007年剛成立的時候,主辦單位對於封路和人手配置等問題全無認識,當時定下的目標純粹是安全地舉辦一場3萬人的比賽。「最頭痛的是交通問題。」早野說。「長時間封路的話,對各方面造成的影響都很大,因此當時將終點設於人流車流相對較少的國際展示場。」
在這10年間,一方面主辦單位累積了大量經驗,另一方面市民、商戶,甚至警方對於東京馬拉松的認知度與日俱增,對封路的態度亦開始軟化。早野就是看盡了這個時機,提出要進一步提高比賽的吸引力。
「倫敦馬拉松的終點就在白金漢宮前,紐約馬拉松的終點則在中央公園。世界六大馬拉松的終點,均是能夠代表該城市的地方。東京馬拉松既然是六大馬拉松之一,當然亦要找一個具代表性的地方作終點。」
東京火車站位於東京市中心,自1914年落成以來一直沿用至今,是全國新幹線列車的必經之地;加上車站正面是遊客絡繹不絕的皇居,代表性不言而喻。不僅如此,新賽道還有另一個優點,就是將多年來上落斜太多的路面「填平」,將東京馬拉松改造成一條拍得住柏林馬拉松和倫敦馬拉松、有機會製造世界紀錄的高速跑道。
一如早野所料,今年賽事的節奏比以往快得多,Wilson Kipsang和Sarah Chepchirchir兩人的勝出時間分別為2小時3分58秒和2小時19分47秒,比過去的大會紀錄快2分鐘以上。看來要在東京刷新PB以至世界紀綠,從此不再是痴人說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