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6-01-15 06:00:00

歷久常新

分享:
陳寶珠、梅雪詩快將合演牡丹亭驚夢

陳寶珠、梅雪詩快將合演牡丹亭驚夢

甚麼是歷久常新?

近年,喜見不少年輕人樂於嘗試動筆創作,希望寫自己感興趣的題材,説自己想説的話,甚至透過演出與眾同樂。這類戲不常有,亦偶爾才會上演,因此,演員多演的還是老戲。

老,並無貶義。君不見不少老戲,都成了經典。《帝女花》、《紫釵記》、《鳳閣恩仇未了情》等,至今上演不絶,既受演員歡迎,亦因爲劇目故事爲人熟知,觀眾看不厭,自然票房有保障。在任職的電台節目中,經常都會進行嘉賓訪問,對話中常觸及其對演出的心得分享。當我發現演員搬演老戲,都會問一個問題:戲是老戲,如何演?

adblk6

非正式統計下,演員都會回答:按老路子演。我再追問:爲甚麼不作些改動?劇本經過千錘百煉,没有改動的必要,那麼,可以修訂一下,使演出的節奏合理地加快嗎?昔日粤劇演出,演時往往達四小時或以上,時至今日,觀眾的耐性似乎未能一如往日,因此,可以在不影響故事情節的推展下,稍爲作出删減嗎?

年輕演員一般認爲觀眾對戲寶太熟,改動,觀眾反而不喜愛。不越雷池半步,就是最穩妥的做法。所以,老戲就永遠難再年輕起來。

白先勇先生來港爲講座進行分享,自然令我想起多年前的青春版《牡丹亭》、《玉簪記》。他敢創新,在舊有的本子中尋新路徑,在服飾、燈光、音樂、舞台調度等方面入手。創新,定會招來不同意見,但肯定的是老戲因此變得青春。

去年陳寶珠及梅雪詩合演《再世紅梅記》。一折脱阱救裴編排有心思,孰優孰劣自屬見仁見智,但起碼有改的動力。五月份再下一城,公演的《牡丹亭驚夢》也是老戲一齣,且看看會否爲觀眾帶來新姿彩,讓它歷久常新吧!

(相片由作者提供) 

個人電郵:[email protected]

由文壇前輩白先勇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

由文壇前輩白先勇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