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4-14 12:12:00

活在壓力煲中的周刊工作者

分享:
活在壓力煲中的周刊工作者

活在壓力煲中的周刊工作者。(資料圖片)

我經常說,罪案調查是一種行為藝術。也就是說,罪案新聞調查是徹底的融入了你的生活中,榮辱與共,悲歡交集,甚至捲進了危險的漩渦中。這種工作不是下了班就沒有了,而是每分每秒與你共同呼吸!如影隨形,糾纏不清,要徹底切割的時候,就是你已經不再在行業中了。

在周刊工作的時候,經常聽到一個口頭禪,就是「x周精神,做x死人!」對,做周刊就是死唔斷氣,全年無休,尤其是罪案調查組和狗仔隊的人員,長期處于精神繃緊狀態,因為當年周刊的競爭非常熾熱,都要爆炸性的新聞充當封面故事吸客,罪案新聞和名人醜聞率先挂帥, 叮當馬頭爭做封面,因為一個爆炸性的封面故事,分分鐘可以多升12萬書。

adblk6

除了外部的競爭,還有內部的,如果有一期內部沒有出現競爭的情況,那就是說沒有好的故事,那負責的高層就大件事了,他亦會相應地將壓力轉嫁到屬下員工身上。

記得有一次週刊很快又要出版了,也適逢一位副總編輯的生日,員工們都為他準備了生日派對,當然也是一切從簡的,買了些生日蛋糕、飲品之類,就在採訪部請他出來主持大局,初時氣氛尚算融洽,但突然之間氣溫急降,那個副總編輯拿來一張椅子,自己站在上面邊吃蛋糕邊說:你哋好得閒呀?有咩古仔俾我?有冇封面呀?如果有嘅,至系我最好嘅生日禮物,冇嘅,快啲去做嘢吖你哋!

說完之後落地返回自己的座位,其他人面面相覷,不歡而散。所以當時在周刊工作的我們都戲謔地說,自己是在一些壓力團體內工作呀!

當然,我也遇過更直接的一些壓力,當年我在壹週刊還是當副總編輯的時候。有一次在廁所小個便,突然間,右手邊出現一個好大的人影在小解,我側頭一看,原來是肥佬嚟,他也同時側面看著我,在水聲中,他突然問了我一句,依期有乜嘢古仔,搞得我馬上窒步,唔知道點答佢好,真係壓力山大呀!

有時為咗啲古仔更加精彩好睇,連法律問題都不顧,總之就繪形繪聲,「寫得幾多得幾多啦,盡寫啦,唔通會告你咩,唔告你就冇事噶啦,告你至算啦。」有時候上面啲人想故事多人睇,這些說話也說得出來,但是如果真的被人告,他又說你沒有法律意識了。

adblk7

所以周刊的總編輯基本上都是雙重性格的人,一邊希望多做爆炸性的故事能升書,一邊希望少接律師信。都在那條灰色地帶里徘徊,再徘徊!

記得一次在編輯會上,總編輯說有個古仔很爆炸,但是很容易惹官非,肥佬黎說,唔怕嘅,寫啦,總編輯就面有難色,總編輯識一位紅顏知己,也是一位副總編輯,終于忍不住了冷冷地説,「老闆,你唔系總編輯,唔使座監嘅,不如你嚟做總編輯啦。」

這位女副總編輯一直在壹周刊工作,其後聽到她不幸的消息,患上了癌症,未知是否與工作上的壓力有關呢?可以這樣說吧,除了罪案新聞調查記者和狗仔隊,在那種周刊工作的人員都是身心受創的,不管你在甚麼崗位,都犧牲難免!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