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才剛在立法會質詢政府,有否研究,香港身處中美長期角力及貿易戰夾縫,應如何定位,一方面配合國家戰略部署,另方面設法延續香港多年來獲享關稅、簽證等各種優惠。
言猶在耳,美國國會始於2000年成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旨為每年檢視美中雙邊關係及政策)剛提交年度報告,其中第4部有關中港部分,列舉一連串回歸以來首次發生事例,包括拒絕美國要求遣返逃犯;拒絕美軍戰艦例行訪港;取締政黨(香港民族黨);拒絕為外國記者會副主席延續簽證;為實施一地兩檢在香港境內實施中國法律;通過「國歌法」並迫使香港定立類似法例等等。批評之巨細無遺,如數家珍,令人聯想到早前美國副總統彭斯公開演說批評中國的態勢。
兩個專門針對及考核各地打擊洗黑錢措施的國際組織,剛在港兩星期審核本港情況。本年內香港已頻頻訂立新例,全方位監控及打擊洗黑錢活動,包括,《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措施)條例》;《公司(修訂)條例》;《實體貨幣及不記名可讓票據跨境流動條例》等。最後一例較影響一般市民,自本年7月起,入境港人及訪客,一旦隨身攜帶現金超過12萬,必須申報。
上述國際組織關注焦點,本是洗黑錢活動,不過卻有兩位議員,乘機向政府施壓,添煩添亂,向組織指港府一直沒有專為針對販賣人口活動立法(活動收益交易可能涉及洗黑錢)。其實香港早已有多條法例,從各方面打擊販賣人口罪行,只不過沒有把所有相關條文集中在同一條例內,更重要的是,販賣人口,在香港鮮有所聞,更遑論嚴重。不論兩位議員是純粹出於善意或另有政治目的,政府當局又被迫硬受一悶棍。
一國兩制要暢順落實及維持,需要高度互信、尊重及合作,惟實踐至今,是否已變形、走樣,相信大家心中有數,在中美經貿搏奕以至全面冷戰大格局下,加上不少港人對中、港政府的不信任、不尊重、不合作,恐怕會愈來愈荊棘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