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通過落實財政預算案公布的住宅物業累進差餉制,明年首季正式實施。新制採取「能者多付」原則,這是根本改變香港簡單低稅制模式,有立法會議員質疑為了8.2億元新增稅收,破壞了良好公共財政基礎。這項新措施也阻礙資金投放到物業市場,與最近公布施政報告的一系列撤銷樓宇干預的方向背道而馳。
香港第一條《差餉條例》在1845年生效,為了支付維持警隊所需開支。該稅項當年稱為「差役餉項」,清楚說明徵收原意,時至今日改稱為「差餉」。隨著公共設施和服務日漸完善,差餉收入也用來支付公共照明系統、食水及消防等服務的開支。當時差役、食水、街燈和消防四種餉項是分開評估的,而徵收率亦各有不同。後來英治政府先後成立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差餉也在一段時間成為兩個議會的收入,就地方行政作調撥。
在回歸後取消兩個市政局,差餉就直接撥歸庫房運用。香港過去在不同的稅制中,都引用「用者自付」原則。按立法會文件,政府引入差餉累進制是要達到「能者多付」,社會對這個原則性改變的討論並不充足。好像企業利得稅,除了微型企業盈利不多而有豁免以外,一般徵收稅率簡單易明,「能者多付」理念如果延伸到利得稅徵收方法,將嚇怕大型企業遷出香港。
以後物業差餉租值首55萬元維持徵收5%差餉,之後的25萬元收8%,超出80萬元的收12%。立法會議員龍漢標表示,政策動搖簡單低稅制的根基,打破本港「金漆招牌」。他又指,政府早前撤銷「辣招」,期望物業市場重回正軌,但推出累進差餉制度,與推動本港經濟復甦的政策背道而馳。
美國政治理論家邁克爾‧瓦爾澤(Michael Laban Walzer)曾經有活靈活現的比喻,一名NBA球星熱愛籃球運動,他每天在籃球場訓練是在娛樂,也沒有佔用社會資源,追隨者願意花錢看他練習籃球,為甚麼這位NBA球星就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稅金呢?這是對「能者多付」概念的重要批評,至今還沒有確切答案。
「用者自付」原則清晰,鼓勵大眾節約公共開支,「能者多付」附帶「仇富」傾向,不利社會和諧,阻礙資本主義發展。如果在富人身上能夠輕易獲取資源,政府官僚就沒有節約開支的動力。差餉原有徵收方式是按物業租值計算,持有昂貴物業的業主當然會比平民百姓繳交更高的金額,本來這就是公平公道的做法。新措施對物業租值徵收稅率採取累進制,變相不鼓勵人們持有昂貴物業,有投資者轉買多項租值較低的物業,也可以合法避規新措施。
過去幾年在公共財政赤字下,財政預算案都提出增加稅收金額不多的新舉措,例如調整博彩稅,引入累進制差餉,增加煙草稅等等。這讓人懷疑是不是政府需要符合基本法第107條的要求「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的憲法要求,推出這一類成效不高,但是會有副作用的稅務改變,例如增加煙草稅會讓私煙猖獗,出現稅收「因加得減」的現象。如果政府真的要解決財政赤字,應該從節省開始着手,大幅削減政府規模,而不應再推出這些破壞稅制基礎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