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自金融行業的 Lena 做了數年的全職媽媽後,決定重拾工作,為孩子呈現一個不一樣的女性形象。在訪問中,她分享道全職家庭主婦和有工作的媽媽的分別。她指出現在回頭看,才發現以前的生活有一些性別上的不公平,但由於生活傳統的中式家庭和父母的教育,在當時沒有留意。創辦了「香港創業媽媽」的她指創立慈善機構就如生小孩一樣,你不完全擁有它。最後,她寄語想創業的媽媽們要考慮自己的財政和時間行程才作決定。
「女性可以為家庭付出,但同時,應該要有翻自己嘅嘢」
Lena 從由職場女性變成全職媽媽那數年,全心全意在家裏照料女兒。但是她發現在職場拼搏過𢓭所得到的成就感和在家裏照顧女兒、得到女兒回應後所得到的滿足感不盡相同,甚至是不能比擬的。加上,成為一個全職媽媽,你能夠得到成就感的來源就只有孩子;相反,你在職場上、或是各方面兼備時,獲得認同、認可的來源就不只局限於他人,亦有自己。因此,Lena 認為自己不應只為了別人,而忽略、失去了自己。她因而決定重拾工作。
「買嘢唔係媽媽唯一嘅『功能』」
成為了全職媽媽的 Lena 沒有再在職場工作,自然失去了穩定而可觀的薪金收入,從以前可能會到名牌店買幾件「心頭好」,變成每日到各類商場、超級市場購買家庭用品。而平日在家裏,有外傭姐姐的幫忙下,Lena成為了買東西的角色。女兒一句「媽媽,不要再買東西了,家裏沒位置。」令Lena重新反思 — 我的「功能」並不止於買東西,只是欠缺工作和地方能讓我展現給女兒看自己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女性的特質相對是照顧者角色,但不是唯一的照料者。」
隨時代變遷,在家庭照顧者的角色不應該被視為女性的單一責任,秉持「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應該摒除。嘉賓指出,在疫情時期,不少公司轉換員工工作模式,例如遙距工作 (Remote work),令大家在家時間更長,更能代入到日常全職媽媽照顧孩子或長輩的難處,並肩負起照料者的身份,向孩子樹立榜樣。這個趨勢同時也可以讓更多有知識,有能力的女性重新輸出到社會,從而釋放女性的勞動力,有助家庭角色性別平等。
在早前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的節目《社創生力軍2.0》裡面,我們從嘉賓自身角度出發,再引入香港社會的家庭角色,不少已婚女性仍渴望自我成長,希望社會擺脱「女主內」的狹窄觀念。社會可對女性抱有更高的寄望,憑藉自己的能力貢獻予社會,並且達到性別平等,兩性同樣肩負照顧者角色,令女性都有外出工作的機會。
嘉賓指出當香港擁有學士學位或以上教育文憑的女性比例較男性更多,可見香港女性的知識水平不下於男性,有足夠能力應付職場生活。同時,政府致力為教育制度的撥款資助恆常化,資助大學生讀書。但是,女性的勞動人口卻比男性低,甚至高層領導者大多數是男性,可見女性的晉升機會相對低。此外,外界行為會無形間加重性別意識,例如學校老師大多會先聯絡媽媽告訴有關小朋友的學習,無疑會大大增加女性在家庭的重要性,令媽媽作為照顧者的責任更加根深蒂固。嘉賓認為企業給予的社會工作機會是否足夠、政府、完善兒童照護政策、社會寄望、學校、家庭長輩等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讓女性能夠在家庭和事業上實現平衡和成就感,協助推廣性別平等。此能夠擺脫「賢妻良母」的框框,發揮自身的才能和潛力,社會才能真正實現性別平等,讓每個人都能充分施展所長。
文:Jasmine、Johnny @ D-Generation 創效職涯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