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11-02 06:00:00

種族的發展的確有差異

分享:

昨文談及黑人在津巴布韋掌權後,津巴布韋的經濟一落千丈,人民的生活比白人掌權的年代更加不如。這是事實,沒有人能夠否認。

有人說,這反映有一人一票選出來的政府,不一定是好政府。由於生活在津巴布韋的人,九成以上是黑人,加上他們之前受過白人欺負,所以他們在投票選舉時,會先考慮膚色問題,而不是先考慮才幹問題。結果就選出了一個管治能力大不如前(殖民地年代)的政府,但這亦可以視作是人民的選擇,干卿底事!

美國人口中只有13%是黑人,所以麥嘉華根本不用擔心美國會出現一個由黑人主導的政府。奧巴馬只是一個混血兒,且在白人家庭長大,思路上更接近白人;但美國仍有一些白人覺得,讓這樣的人當美國總統非常不是味道,所以這一屆要捧特朗普上台。

有人說,美國的白人中,有不少在心底裏仍是歧視黑人的。按麥嘉華的說法,這不算是歧視,因為黑人的確在某些地方不如白人,譬如黑人就不能為美國的科技帶來太多的貢獻。

我覺得,各民族在異地發展時,的確出現了不少差異,這是不能否認的。如果我們連現實也不肯接受,我們根本不可能理性地去處理好種族問題,亦不可能讓社會中所有的成員感到公平、公正。

我們的祖先雖然都源自非洲,但當非洲人移居到世界各地之後,他們的生活環境不一樣。有些地方氣候溫和,資源豐富,要繁衍後代,一點也不困難,以致弱種也有機會流傳。這種環境反而會令民族的質素得不到太多的提升。相反,有些地方的環境就沒有這樣好,他們就得研究,如何在相對貧瘠的環境中提取更多的資源,並善加運用。這樣,科技知識才會增長。如果移居的地方早已有其他人種,那就還得與異族進行競爭,那就需要發展出更高層次的社會組織,要有全局觀,及懂得做長遠部署,並發展出一整套符合種族發展的意識形態。

由於在發展初期,全球人口不多,不同的群族可以各佔一方,各自發展,甚少交流,以致發展出來的差異愈來愈大。到十五世紀,西方的航海能力提升,可以到處去探險時,西方人才發現原來世上存在發展遠比他們落後的各地土著。西方人視這些人低他們一等,甚至不把他們視作人(澳洲白人政府曾在做人口統計時,就不計土著;那時的法庭亦不認為土著有財產權,甚至拿他們的生命做實驗也不犯法)。西方人憑自己在發展上的優勢,大量掠奪落後民族的資源,甚至把土著捉拿,販賣作奴隸。這種情況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逐步改變。

現實是今天的所謂普世價值,包括人權、博愛、種族共融等,在過去的時空中,從未發生過主導作用。西方人去到北美洲與澳洲後,當地土著的人口九成不見了。亞洲人對外族也不見得好到哪裏去,蒙古人能夠征服了大半個世界,就全靠血腥屠城的震懾力。而中國人的擅長是「窩裏鬥」,殺自己人也動輒千萬。人類要建立起人權意識,看來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