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成就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奠定了桓公春秋第一霸的地位,但管仲的真正才能究竟是甚麼,人們其實都不太清楚。
在《管子》裡面,就有這樣一個故事:齊桓公打算通過加稅來充實國庫,他就諮詢管仲:
桓公:我打算對房屋進行徵稅,來充實國庫,你覺得怎樣?
管仲:這就等於是叫房屋漲價,讓大家都住不起,最終把建成的房屋都毀掉。
桓公:我打算對山上林木徵稅,如何?
管仲:這就等於在鼓勵大家快速砍光尚未成材的樹木,很快就荒成一片禿山。
桓公:我打算對牲畜徵稅 ,如何?
管仲:這就等於濫殺牲畜,不讓它正常繁殖。
桓公:我打算徵收人頭稅,如何?
管仲:這就等於讓人們故意隱瞞人口的實際數字。
桓公:我打算徵收車馬稅。
管仲:這就等於是把有車的人都趕到國外去。
齊桓公的所有徵稅辦法,都被管仲當場否決掉。最後,桓公急了,問管仲怎麼辦,管仲說 :「唯官山海為可耳。」「官山海」就是利用齊國臨海這一自然資源優勢,通過食鹽專賣謀利。因此管仲沒有向他的人民多要一分錢,反而更減稅免稅,令齊國成為稅率最低的國家,各國商人們紛紛前來投資。另一方面,齊國專賣的食鹽高價流入各國,各國的黃金也像潮水般湧入齊國,齊國悶聲發大財。
從故事中可見管仲的才能在於能夠準確預測政策出台後人們的反應,說穿了就是能夠洞悉人心,這是經濟、政治與戰略的最根本的基礎。在修例風波中,林鄭和中央就是完全不具備這種預測能力,以致做甚麼錯甚麼、一錯再錯,令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