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08-05 05:15:00

考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分享:

上回提到,我和百多位中學生一起到北京考察航天科技。結束三日北京行程後,我們乘坐和諧號高鐵列車,由北京西站去到西安北站繼續行程,重點參觀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考察了中國近年一項重要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


目前,全球有四套衛星導航系統。大家最熟悉的是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我們常常掛在咀邊的GPS,其衛星組網有31顆人造衛星。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和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則分別有24顆人造衛星。


至於中國的「北斗」,已發展至第三代「北斗三號」,全球衛星組網共有35顆人造衛星。其主要作用之一是精準授時,即系統裡有個非常精準的計時器,發放公定的精密時間(Precise Time)。我們一般知道時間由年月日時分秒組成,但是,為了配合天文、通訊、電視、工程、磡探測繪等發展,時間也越細密,發展出更精準的毫秒、微秒、納秒等精密時間。例如電力通訊網的時鐘指標要求是微秒,5G通訊網更已發展至納秒。


除了精密時間,「北斗」備有短訊文字通訊功能,這是美國、歐盟及俄羅斯的系統均沒有的。舉個例,在南中國海有一隻安裝了「北斗」接收器的漁船,它能通過接收器知道自己的位置,但若漁船遇到大風浪需要求救,它僅僅知道自己的位置是不足夠的。但透過「北斗」的通訊功能,漁船便可把自己的位置發布給陸上的救援中心,讓救援中心安排救援。

adblk6


而且「北斗」能夠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訊息結合,從而提供更加精準的數據及服務,對於科學實驗、抗震救災、地形探測等等,有很大的貢獻。


透過了解「北斗」,同學對於國家的創科發展加深了認識。回港前,各組同學就著不同的研究課題,展示了成果,做了詳盡的報告,同學認真投入的樣子叫人難忘。我希望這次的航天科技考察團能種下創科的種子,讓同學們認真思考自己在創科方面的興趣及潛能,為未來升學選科作出正確的選擇。  

新民黨常務副主席  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