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08-11 18:40:00

貧富懸殊與社會保障

分享:
本港貧富懸殊嚴重(相片由作者提供)

本港貧富懸殊嚴重(相片由作者提供)

本港的貧窮問題一向被受關注,量度方式也有不同方法,現時政府所用的是相對貧窮的概念,以每月住戶收入中位數的百分之五十為貧窮線。至於貧富懸殊方面,最常用的是堅尼系數,系數值越高,收入不均的現象越嚴重。勞福局局長最近在其網誌也談到本港堅尼系數的變動。

正如局長所言,福利轉移在紓緩貧富懸殊中有重要作用,不能忽視。不過,在福利方面,本港必須認真思考兩個問題。

首先,本港的社會保障制度偏重於支援最貧困的住戶,大部分社會保障項目均設有經濟審查,較針對貧窮階層及老弱群體。然而,部分貧窮人士即使符合要求,也因負面標籤而抗拒領取審查式社會援助。再者,社會保障制度保留濃厚的社會救濟色彩,相反海外的社會保障制度較多以社會保險制度為主軸,主要目的是共同分擔及抵禦因環境或個人轉變造成的貧窮風險(如疾病、失業、年老等),覆蓋層面亦有較大普及性。

adblk6

第二,本港貧富懸殊問題的原因之一是人口高齡化,誠然部分長者可以依靠積蓄過著豐足生活,但人口高齡化導致貧富懸殊擴大並非偽命題,皆因長者的資產其實不算多,很容易便落入社會保障網。根據統計處2009年進行的調查(已是最新的數據),如不計算自住物業,超過一半長者報稱資產不足$50, 000。以今天長者之長壽和物價高企,五萬元又如何終老!?

如上兩個問題都窒礙著福利轉移於扶貧和紓緩貧富懸殊的效用。如何進一步完善退休保障制度、為長期照顧的需要進行融資,以至連中央官員都提及的劏房住屋問題,將是本港必要解決的深層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