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天去吃飯的時候,餐廳職員跟我們拜年,其中一個職員恭祝我的女兒「不勞而獲」,說:「不用怎麼讀書也獲得好成績。」逗得我們一家人很開心。
今年是豬年,豬給人的印象是「蠢」和「懶」。我們上一輩的父母不懂得語言的力量,經常口不擇言,會罵孩子「豬咁蠢」。很不幸地,很多孩子後來都滿足了父母的期望。我很感恩自己的父母從來都不會說我「豬咁蠢」,但他們倒經常說我腰長,是個不折不扣的懶人。
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我無論讀書或工作,從來都氣定神閒,不會營營役役。我甚至寫過一本書叫《有一種懶惰叫忙碌》,反過來嘲諷那些看似忙碌的人,才是真正的懶惰。我認為忙碌的人容易失去方向感,不重視結果,忽略成本效益,甚至以忙碌掩飾,逃避走出個人的舒適區,所以往往才是最懶惰的人。
我雖然懶惰,但態度是積極的。我們這種懶人也有正面的意義,為了成為一個有效率的懶人,會用更省力,更省時的方式工作。我們更重視工作成效,避免做沒意義的事情,而且為了維持懶惰,會花心思創新而提高生產力。
懶惰也讓我們更專注時間管理,對工作的優先次序作更好的安排,做有影響力的事情,以求達至成果最大化。懶惰並不是甚麼也不做,而是做好時間優次的管理,畢竟work smart比work hard更重要。
我們也更強調用腦,更會發現問題,然後動腦筋解決。在知識型社會,動腦也許比動手更重要,也更適合我們這些懶人。廣告人/周二、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