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和大家分享過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我們與孩子說話時,如果只著眼自己想對孩子說甚麼,而忘了重點在於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得到,便很容易會錯過了與孩子溝通的機會。
學懂「如何說」後,「怎樣聽」也是由你採取主動與孩子溝通的過程。
當我和學生分享公開試口試技巧時,內向的學生總是害怕爭取不到發言機會。但我常說,積極傾聽也是溝通良方,點頭微笑、身體前傾以表示投入也能讓對方感覺被尊重。聆聽不是被動的嗎?當然不!別輕視肢體動作在溝通中的角色!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把雙手蹺在胸前,不是因為沒興趣,只是壞習慣而已。但在學習與孩子溝通的旅程中,我試著留意自己的小動作,真誠地為聆聽孩子的分享作好預備;眼裡只有孩子,自然會散發溫柔的目光,身體自然會前傾,然後自然會與孩子坐近一點,輕輕拍拍他們的手或膊頭以示支持鼓勵,甚至給他們一個帶有溫度的擁抱,也能鼓勵孩子多分享一點。但,這一切如其說是「技巧」,不如說是當你真誠地渴想積極傾聽孩子,多堅持、多練習後的成果。
對孩子來說,與父母分享其實是一件需要鼓起勇氣才能做的。父母就是父母,如何親近也好,孩子也會擔心想法不被接納,或害怕令父母失望而不敢表達。願作父母的我們多行一步,學習說,也學習聽,讓孩子能夠有信心地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