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學 vs 營銷學】是一樣的嗎?嚴格來說,可以分成兩個不同的課題。市場學 (Marketing) 涉及的層面較廣,可以起始於研究消費者的行為,跟心理學相連;當中也可涉及品牌、廣告、物流、甚至包括客服[1]。營銷學(Sales Management) 相對則比較集中,簡單來說:就是以圍繞著顧客做決定(Decision Making)和執行購買(Purchase)/ 交易(Transaction)為核心,前後涉及的課題;當然,管理銷售團隊(Sales Team Management) 也是營銷學當中的一環。
相關文章:快餐店都要CRM (客戶關係管理)
【何謂談判】談判(negotiation) 這個字並不負面,談判也並不等如爭拗。爭拗涉及「主觀成分」較多,而談判則著重「理性」的辯論。例如:「我最憎你著這套衫,非常老土!」和「雖然你經常著這套衫,但它跟今天出席場合的衣著規格(dressing code) ,好像不太吻合喎!」。前者明顯是「主觀」,後者則較「理性」。由此可見,談判是一門學問,除了有套路外,也能有效致勝。生活中,為了待會跟親友到哪所餐廳,可曾爭拗過?今日開始,大家考慮改變一下思維:
為了決定到我所心儀的餐廳,我為此跟他談判,目的就是:令他心悅誠服地跟隨我的建議。這會否較「潮」?
【營銷中的談判】營銷過程中,若顧客清晰地「作出決定」,「執行購買」,其實從業員就不好打擾客人了,讓他快樂地自由消費就可!例如:超市中的選購過程。但倘若產品涉及銷售員跟顧客作介紹,或顧客正在作出一些未夠聰明的選擇,銷售員就可考慮出招:以「談判術」護航,務求客戶賓至如歸,選購到物超所值的產品/服務。
【客服中的談判】「客服」跟「銷售」就有點不同。銷售在前工序,客服很多時都在後段。筆者有參與企業培訓的工作;很多企業客戶中,「客服部」(電話熱線) 的員工都承受著很大壓力。尤其近年的社會情緒不太穩定,普遍顧客都伺著自己「客戶」的身份,無論理據充份與否,都把情緒向職員宣洩……這些輻射除了當時影響到職員,更有部份員工把輻射帶返家中,禍及家人……這樣,社區中就出現了輻射的惡性循環,災情擴散開去了!
相關文章:電話客服主任的TOP—1823篇
咦!周朗,你不是經常標榜著自己專欄的「心理微職『Fun』」(喜樂)嗎?幹嘛今期消極起來?
若客服的同事看了今期,明白到自己崗位是整個「市場學」的尾門,體會到顧客一定在營銷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期望落差」或「貨不對辦」才找上門,這時,顧客可能只想尋求一些:訴說、分享、或宣洩……而矣。更重要是,客戶遷怒的,其實是公司的產品!他們針對的,大多數不是接待中的「您」!所以,用不著動了「私情」(私人情緒) ,公事公辦就可以啦!
【拗贏無錢,拗輸無臉】花了整篇文章,相信聰明的讀者,都能明白標題中的X和Y,並不是甚麼粗言穢語,答案就只是理性的「錢」和感性的「面」。
身為市場達人的您,其實帶著兩個使命和一個專業:使命就是令客戶覺得「物超所值」,而您和公司就多勞多得;專業就是身經百戰,久經培訓的您,根本就是「師傅」的層次,何足掛齒去跟「初哥」級的顧客去爭拗呢?再者,萬一失手拗輸了,又顏面何全呢?
最後祝願各位,在消費券效應的中段,好好享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