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推介活動:「本地品牌,香港製造,香港創造。」處於一天過百萬人出境的時代,這班創業家究竟在想甚麼?
下文,筆者嘗試以:創、業、家、夢、想,五段去剖析在創業過程中,一些大家可能疏忽了的重要原素:
【創】
哪種人適合創業?哪些時機適合創業?相信是一眾打工仔朝思暮想的話題……
筆者年青時曾聽過兩套關於職場的民間哲學:(一) 冇機會時,就去打工;有機會時,就去創業;(二) 想學嘢,就做細公司;想生活穩定,就做大公司。
倘若以上兩組哲學都成立,只要稍作消化,就不難從中歸立出「創業者」必須有兩個特質:市場現正有大量機會、創業者在細公司打滾已久,學得一身好武藝!
【業】
筆者又聽過:「租屋就是替人家供樓……」,以這個邏輯,就不難推算:「打工就是替人家賺錢」,反之:「事業就是自己的資產」。但邏輯歸邏輯,其實日常每位打工仔的履歷表,都是他自己的資產,都是對他日後市場價值的一份保證! 只不過,打工仔的「工資」是取決於「老闆」;但創業者的「收入」是取決於「自己」和「市場」。
您的收入,又想由誰決定呢?
【家】
大部份成功創業家的血淚史,都跟家庭扯上關係。一個可能性就是:艱辛的目標,就是為了跟家人分享成就(成果);第二個可能性就是:在艱鉅的創業過程中,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這一種「平衡」,比起一般打工仔所謂的「工作與生活調適」(Work Life Balance) 更難兼顧。
倘若打工仔的您現正面對失衡現象,想親自向成功的創業家了解一下嗎?
【夢】
「夢想」經常都跟「目標」扯上關係,嚴格來說, 「夢想」比較宏觀、「目標」則比較針對性;但又有另外一種說法,夢想往往帶來「甜蜜的幻想」、 目標給人的印象,通常都是「實踐過程中的苦澀」;總結來說,我們就是憑著「甜蜜的夢想」作為持久作戰的動力,而每一天(每一步)就要咬著牙跟,完成眼前的「目標」。
倘若您的夢早已塵封,再加上每日的工作都使您厭煩,不想完成……可能您真的要跟一群不願放工,敬業樂業的創業者交流一下!
【想】
下個週末 (7/12-14),有20位努力實踐上文內容的企業家【註1】, 他們在東九龍 【註2】準備了一個迷你博覽會【註3】,正在誠邀大家出席,見證他們在過去一段時間:怎樣身體力行、帶著信仰理念……去實踐創業之夢。
今天,也許你們工作穩定、生活豐足,暫且未有創業的想法;但也可以藉著這個週末,以這個博覽會作為一次消閒平台;因為部分創業家,都帶同各自的心血結晶:部分是禮品、部分是音樂、部分是課程……這些本地品牌,全部都是香港製造、香港創造;筆者誠邀大家,這個週末留港消費,用你們的行動來鼓勵這班不折不撓的香港本地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