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決定搬出,不能再和母親一起住。彼此長期的怨懟已到沸點,可母親一廂情願不想她走,她猶疑一走了之會否成為「不孝」的罪人。
不孝多是雙方的。甚麼才是真正對自己和親人好,不能由既定的道德一鎚定音。每段關係都有其千絲萬縷不好說的是非對錯。經細心諮詢和衡量後,我還是鼓勵她搬出來,先抽離平穩自己,才能重建已爛的親情。
捨得離場,本來就是一種修行。
但如何才能做到離開而不更傷害呢?
她說準備像搬屋一樣拉行李箱走人。也許大家看電視劇太多,分手離場總是拉著箱,另一方在抓狂,場面慘情。離開的那個是罪人,被留下的是受害者。錯了,不過是戲劇效果。搬離的場面可以不是這樣。
離場從來不易。我常教客人如何技巧地搬離而不令雙方難堪。假如對方情緒容易激動,你們又不是要終止關係,遷出只是暫緩紛爭的話,實在不宜拉箱走,像旅行一樣用輕便手提袋帶走必要的東西就是。留下不急用的物品,讓其實心裡依賴你的他作伴。不要絕對清場是留餘地,助他過渡,從此只能對著你的枕頭和牙刷,他才能停止無賴,必須面對現實,檢討自己。在他不在場時搬離更好,眼白白看著你離開誰也不好受。
搬屋和分手一樣都是很專業的事,事後一切自會重新開始。好好處理分開是更負責任地面對問題。如何善後,關顧自己和別人的感受,以距離重建距離,都在細節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