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否認,在現今國際美食舞台上,法國菜的領導地位,早已不再像「社交媒體前時期」那麼理所當然。但這絕不代表法國菜沒落,亦不代表之前它只是虛有其表。只是從前眼光淺窄的食客,發現原來西班牙菜、北歐菜等等都很有趣,見異思遷罷。其實,硬要分別不同地方的文化,硬要搞排名爭長短,這本身就顯露了人性的狹隘自卑,亦間接鼓吹消費者盲目掃名牌的反智行為。
這現象所帶來的另一潛藏影響,是廚師的自主性,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傾向遷就甚至討好市場。過往許多行內人的印象中,法國廚師都有所謂「藝術家脾氣」,對出品堅持和執著。這種態度,若從好的方面看,是相信專業的文明思想。上館子的目的,有時是求方便,有時求滿足食慾,但有時亦為了開眼界長知識,體驗欣賞匠心與工藝。由浸淫在廚藝世界多年的廚師,去帶領我們品味菜系的精神,實在求之不得。
作為比較國際化的城市,香港應該容得下五花八門的料理。但礙於經濟和社會結構,餐飲業傾向市場主導多於多元化發展。難得有廚師認真看待自己的專業,就不應說這是「脾氣」。然而,脾氣也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我們應該慶幸有不少藝高人膽大的廚人,不吝嗇自己對烹飪的熱情,真誠地做菜,用味道說好食物的故事。
譬如中環的“Écriture”法國餐廳,由法籍行政總廚Maxime Gilbert和主廚Heloise Fischbach帶領,一直以來都自成一格,不落俗套,成為不少認真看待飲食的食客們所推崇的星級食府。最近再次造訪,見總廚Maxime不但人清減不少,心情也異常開朗。煮食是藝術,它能反映出調理者的情緒和感覺。這次的餐單,吃起來就跟Maxime的身心變化一樣,東西清新了、輕盈了,也自在了不少。繼續以特選法國和日本食材為基礎,餐前小食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向經典菜Ratatouille Nicoise致敬的“Tartaouille”——不同顏色翠肉瓜、茄子和紅甜椒捲成彩色年輪,變成驚艷的素菜撻;另一款小食,松針煙燻聖米歇爾山青口(Saint Michel Mussels),戲劇效果由眼、鼻、一直延續到舌尖上。
叫眼睛樂透的,還有排成夏花形狀的青瓜片 (Cucumber Flowers),配搭青瓜花、橄欖油、青檸醃黃瓜、奇異果、青瓜汁、大蔥醬和零陵香豆,食味和質感複雜而清新,充分表現法國菜在味道構圖上k的高度,把夏日氣息濃縮在小盅之內。我的心頭好是一味以布列塔尼麵包蟹 (Tourteau)為主的菜色:白醋蒸蟹拆肉,配合夏季桃子和Espelette辣椒加添酸辣味,再淋上蟹肉沙巴翁和布列塔尼海藻咖喱,惹味之餘還意外地消暑。
主菜是Maxime拿手的魚料理。同樣來自布列塔尼的線釣多寶魚,以韓式燒烤,配合蠶豆、Fraise de veau(小牛肉腸),和濃縮的多寶魚醬汁,誰說老外不懂煮魚?恐怕只是未吃過好的罷。而好的菜,是應該好像“Écriture”這樣,用食材和烹調技巧,以法文的語調娓娓道來一段季節更替的故事,好教人期待秋天再來時,又會是怎樣的一個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