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內地新冠肺炎疫情再升溫,新增無症狀確診感染個案人數動輒三百多人,上海市亦反彈至近七十宗的個多月以來高位,究竟經濟是否已真正一如媒體及一眾大行疑似自我麻醉式大肆渲染「後疫情復甦概念」,尤其一批已跌到超殘、兼實在由高位腰斬了一半的航空、餐飲、消費、旅遊物流相關股份,股價從上月初上海解封至今已把辛苦經營的瘦了身。官方指出供應鏈基本暢通,未來重點轉向需求修復,好明顯係政策要從供給側挪移至需求側,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市場普遍已打定輸數,預期內地下半年經濟反彈力度將遜於2020年。
單憑已公布的一系列6月份經濟數據,經濟景氣回升至擴張區間,惟未成為趨勢前,市場卻似乎開心得太早。
當近日公布的6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1.7,高於5月3.6個百分點,為2021年6月以來最高;財新中國服務業PMI回升13.1個百分點至54.5,為2021年8月以來新高。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6月製造業PMI錄得50.2,上升0.6個百分點;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上升7.2個和5.7個百分點,至54.3和54.1,雙雙被視為經濟快速修復的指標。
復產復工及運輸物流的恢復,首先可從供給端反映,然而,祖國堅持的清零政策,卻令需求難以迅速修復,就業市場形勢嚴峻,製造業相關企業受累於上游原材料成本壓力,利潤率以至盈利均面臨挑戰。
進入後疫情時代,就業市場的疲弱影響所及,居民收入及預期在惡化,影響需求修復的力度,紓困政策能否到位,更聚焦於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員工及低收入弱勢社群。
然而,供需向好並未帶來就業和預期的明顯改善。相對而言,服務業此前所受疫情的衝擊,比製造業更嚴重,內地上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回落至5.9%,惟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9%,創了紀錄新高;16至24歲年輕人口調查失業率更升至18.4%的紀錄新高。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5月全國疫情形勢整體好轉,生產秩序逐步恢復,失業率小幅下降。
上周二,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財政部長耶倫舉行視像通話。雙方討論重點,宏觀經濟形勢固然要討論、全球產業鏈及供應鏈穩定性等議題,才是重中之重。在通脹問題上,美國自以為已找到通脹居高不下的源頭,就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上,儘管中方表達了對美國取消對華加徵關稅及制裁、公平對待內地企業等問題的關切,美國在其他領域如半導體設備借助何第三方施壓打壓中國,及在PCAOB針對中概股審計底稿方面採取拖字訣,足以令談判長期膠著。
從特朗普時期至今的一場金融持久戰正在沒完沒了地僵持,美國高通脹形勢已令其站在十分尷尬境地。加息不但不能消除美國國內的通脹問題,美國經濟的衰退風險亦隨加息而上升,政治掛帥,經濟民生淪為犧牲品,有寬鬆貨幣政策損人利己在前,貨幣政策收緊損人不利己在後,佢贏你輸,佢輸你都冇得贏。中美全方位角力,全球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