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的高人均收入,只是一個虛幻的數字,不能反映澳門人的真實情況。(資料圖片)
有一點經濟知識,很顯淺,一說就明,但很少人講,我認為很多經濟學家都沒想過這一點。
這一點就是:外資。
澳門的人均收入是66,835美元,世界排名第九。購買力平價則是134,140美元,世界排名第二。在這世上,人均收入愈高的地方,通常物價也貴,就我所知,世界人均收入排名前20名的地方,沒有一個有如此高的購買力平價「折讓」,而且還是兩倍之多,簡直不可思議。
如果你去過「裏澳門」,會發現當地的基本物價很便宜,人民活得平淡而滋潤,不過沒有甚麼錢,就是巨富,也闊不到哪裏去,和其他同級城市可差得遠了。
為甚麼呢?
話說澳門的主要收入,來自6個賭牌的賭場收入,但這6個賭牌,卻全是外資和港資,基本上,沒有一個是澳門人。
換個說法,澳門只是把土地「出租」了給外地人,他們收的只是「租金」,真正的大錢並沒有落到他們的身上。所收到的小錢,只能夠讓他們過滋潤但不奢華的生活。
這也即是說,澳門的高人均收入,只是一個虛幻的數字,不能反映澳門人的真實情況。
這並非特例,例如韓國,人均收入是33,393美元,購買力平價是56,706美元。如果你到過韓國,你會發現它的基建很殘破,人民生活水準不高,而且物價也不高,完全與其人均收入不相稱,韓國人甚至自稱其國為「鬼國」。
為甚麼呢?
其實在二十多年前的金融風暴,韓國已被美資和日資入侵,狂買其資產,財閥諸如「三星」,大部分的股權都在外國人的手裏,李在榕整個家族只持有二十多個巴仙的股份。
台灣的情況也差不多,人均收入是32,687美元,購買力平價則是69,289美元。它的那些威震國際的晶片公司,股東幾乎全是外國基金,例如「台積電」,其董事長張忠謀持有的股份微不足道,反而台灣政府持有6.38%。
香港的情況稍好,但也好不了太多。我們的部分高消費其實是來自那些長住在香港的內地富豪,以前還有加密貨幣炒家,撐住了繁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