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於上星期公布業績,各大傳媒均大字標題以「轉虧為盈」作報道,有說是受惠於公園轉型和通關,帶動訪客人數及收入強勁增長。彷彿一片繁華景象,令人忘記公園去年瀕臨倒閉邊緣的慘況。
等等,自本港恢復通關以來,本地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消費市道不振,訪港旅客人數還未回復至疫情前水平,加上港人北上消費成風,為何公園那麼厲害可以逆風而行?其實只要花些少時間看看那份業績,再對比一下疫情前數據,就會發覺公園財政極其量只是脫離危險期,目前還得依靠政府輸血續命。
首先,所謂訪客和收入增長強勁,前者升45%至240萬,後者升54%至8.39億元,只不過是基數太低所致。2021/22年度(即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正值疫情高峰,用來比較其實沒有多大意思,以疫情前即2018/19年度來比較就客觀得多。利用該年度的訪客人數570萬計算,2022/23年的訪客人數只及疫情前的42%。至於收入,2018/19年度有17.35億元,2022/23年度只是疫情前的48%。由此可見,兩者看似增長強勁,但仍未回復至疫情前的一半。
其次是「轉虧為盈」之說值得商榷。根據財報,公園於年內錄得1.185億元盈餘,2021/22年度卻虧蝕18.157億元。乍看之下今年業績反彈強勁,但轉盈有賴年內獲得兩筆合共8.495億元的政府資助。這些資助沒有在財報單獨列出,而是與營運費用互相抵銷,需要細看財報附註才會發現。此外,年內還做了7,030萬元的資產減值回撥。倘若撇除這兩項利好因素,實際虧損為8.031億元。若再撇除3,910萬元投資收益,公園將錄得8.404億元經營虧損。
值得一提,所謂資產減值回撥,意思是早前減值高估了,今年再進行估值後發覺不用減那麼多所以補回。資產估值由獨立專業估值公司進行,核數師一般都會接納。有趣的是,這次核數師不同意,而且還在審計報告出具「無法表示意見」,論程度比出具保留意見還要嚴重。純粹個人猜測,相信估值公司在計算資產現值時,將政府未來幾年的資助也算了進去,但核數師持不同意見,加上涉及資產的金額重大,以致核數師拒為整份財報發表意見。
核數師無法表示意見,代表財報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而廣泛的錯報,換了是上市公司需要股份停牌的。有趣的是公園管理層似乎對此不太重視,在年報中還沾沾自喜,表示減值回撥「反映前景比上一年度更為樂觀」。觀乎來年的經濟環境,實在不明白哪來的自信。
當然,我們不能抹殺公園的努力,例如於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間,訪港旅客人數還未及疫情前兩成水平,但公園訪客人數卻恢復超過四成。此外,簡單地將收入除以訪客人數,2022/23年度的人均收入較2018/19年度增加了14.9%,反映公園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吸金能力。
綜合而言,公園目前財政仍需要政府資助,早前向政府借入的貸款不單推遲至2028年才開始分期歸還,而且免除了利息。公園一日未能做到自負盈虧,財政也難言脫險。希望管理層不要因為今次業績稍有好轉而過於樂觀,辜負了公眾的期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