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這個時候,網路上圍繞著修憲吵得不可開交,我一個平時比較關注政治的朋友卻一言不發,我很疑惑地問他原因,他說「木已成舟,有甚麼好評論的,我現在關心的是中美的問題,這才是今年最大的黑天鵝」。
事實證明,朋友確實有遠見。種種跡象表明,中美之間的蜜月已經結束,步入了摩擦冷戰期,而且,以我個人的觀察,這次美方似乎是十幾年所積累的怨氣的一次總爆發,絕非劉鶴一次訪問所能解決。不久前,劉在達沃斯論壇上曾經說過,會有超預期的改革開放措施,我深深懷疑,這是不是暗示著中美貿易關係上的超預期讓步?
貿易戰似乎已不可避免,這無疑會對內地A股,當然也會對中國經濟帶來重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就中期而言,需要時刻密切關注。不過,短期來看,A股投資者的情緒似乎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隨著政策風向的巨變,市場開始追捧成長股,創業板開始跑贏主機板指數。
在鼓吹了近兩年的價值投資之後,近期A股的政策風向突變,以新華社的《中國資本市場的「BATJ」夢該圓了》為標誌,市場突然發現,創新、新經濟已經取代了藍籌、價值投資,成為管理層和官媒口裡的熱詞。證監會據說開設了「獨角獸」綠色通道,對生物科技、雲計算、高端製造和人工智慧這四個行業內的獨角獸企業「即報即審,不用排隊」,甚至對已經在境外上市的「獨角獸」也有望通過CDR(中國預託證券)回歸A股。
政策面的變化自然也造成了市場風格的快速切換,不到兩周時間,「核心資產」已經由「小甜甜」變成了「牛夫人」,市場情緒從金融消費等傳統藍籌快速轉向科技成長股,小米概念股、螞蟻金服概念股乃至各種獨角獸概念都獲得了短線資金的熱捧。
A股向來是典型的政策市,因此,估計獨角獸還能「橫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