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和周二,內地A股出現了股災式的暴跌,從盤口看,指數呈15°的斜率穩定向下,資金不計成本出逃的跡象十分明顯。是誰在賣?
這是大家在恐慌之餘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從公募和證券商的銷售管道看,暴跌過程中,基金傳統管道的贖回比例極小,甚至還有不少繼續進場攤平成本的,「基民」顯然不是暴跌的罪魁禍首。
從我所瞭解的情況分析,拋售的主力估計來自企業年金、銀行理財等絕對收益類資金,這幾年來,愈來愈多的理財類資金進入二級市場,與一般的基金投資者不同,理財類資金屬於剛兌型資金,典型的絕對收益者,風險偏好不高,無法承受市場的巨幅波動,而這一屬性恰恰最容易在巨幅震盪,尤其是下跌過程中起到放大器的作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個人認為,本輪市場暴跌,可以看成是絕對收益者對市場的一場壓力測試,隨著銀行理財資金的大舉入市,未來市場的類似波動恐怕難以避免。
從上周三開始,A股市場快速縮量,短期的拋壓暫時告一段落,上周四隨即出現單日大幅反彈。不過,由於前期跌速過快,多數投資者來不及減倉,倉位依然偏重,利用反彈降低倉位幾乎是他們的共識,因而,要指望短期市場繼續大幅往上也不太現實,比較理想的走勢是在某一區間內來回震盪,通過震盪來消化調整的壓力。
熱點方面,上周說過的「碳中和」依然是暴跌和反彈中最耀眼的亮點,且成擴散之勢,「萬物皆可碳中和」。不過,按照A股的慣例,一旦形成高度共識,離高點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