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政府家長主義,應該反對還是支持2009年或之後出生的人終生不可能購買煙草?
不是做「架梁」,寫《好市民荼毒室?》一文,目的是透過強制疫苗一例比較公共政策討論上經濟學與哲學的分別。懂經濟學的人,比誰都清楚經濟學的限制。哲學呢?芝大的傳統,我們都重視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這個哲學分支。師父教落,科學哲學要懂,但忌沉迷,否則任何實證科學也難有寸進。外行人有所不知,作為實證科學,經濟學的知識其實包括現實世界上很多很多的細節。分析強制疫苗的成本效益,疫苗的功效和副作用,以及接種後如何改變個人衛生習慣等,都不能任意假設。同樣道理,分析強制某年份後出生人士終身不能購買香煙的成本效益,除了要估算吸煙為煙民帶來的個人享受和為社會帶來的成本,亦不能漠視禁制購買究竟如何改變煙民的消費習慣。把戒買等同戒食,是非常草率的任意假設。
以反對政府家長主義作理據的好處,是似乎容易令人明白。但想深一層,政府甚麼行為才不算是家長主義呢?把交稅視作俾家用,反對政府家長主義便應反對所有政府稅收嗎?如此推論,反對政府家長主義又跟無政府主義有甚麼分別?以任何「主義」去討論公共政策,我們都難免在「主義」的定義上先爭論一番。相比傳統哲學討論,經濟學的成本效益估算有時也可以非常複雜。但始終,較客觀可量化的成本效益知識,可以隨時間累積起來。
最近邵家輝議員亦質疑透過禁售建立「無煙世代」是剝奪市民選擇權,因此有違自由平等原則。不容易反對邵議員支持自由市場的立場,容我補充一點這裏支持自由市場背後的經濟邏輯論據。煙價,是吸煙為煙民帶來個人享受的邊際價值。嚴格規管公共場所吸煙,二手煙導致的所謂界外成本已大幅降至近乎零。其他社會成本,學界早有估算,結論是這些界外成本遠比先進國家的煙稅低。禁制部分年齡人士購買,市場會出現為這個年齡層消費者代購的服務。同時大幅增加煙稅的話,這個年齡層的消費者更會索性轉買健康風險可能更高的私煙。是的,透過禁售建立「無煙世代」只會導致成本增加而效益下降,這市場效果的確有違自由平等原則。
作者為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