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2-21 04:29:45
日報

適應極端天氣 城市要抗老化

分享:
適應極端天氣 城市要抗老化

適應極端天氣 城市要抗老化

因為天氣,皮膚要抗老化;因為極端天氣,城市更要抗老化。

半年前成立智庫,智庫的第一份工作報告中《應對極端天氣情況之挑戰與建議》本周面世。多得極端天氣,以往百年一遇的暴雨現在閒過立秋。不用擇日,報告發表前的1個月,美國加州洛杉磯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山火災情。當地UCLA的科學家便指出,氣候變化令這次火災火上加油。這火上加油,導致29人死,經濟損失估計高達2,500億美元,當中包括不少荷李活名星的家園被燒毀。經典美劇《老友記》飾演Rachel的珍妮花安麗絲頓的兩千萬美元豪宅卻逃過一劫,正好說明面對氣候變遷極端天氣現象兩項主要策略之一「適應」(adaptation)的本質。能逃過一劫的豪宅,原因並非加州或美國政府推行過甚麼「減緩」(mitigation)政策成功避免火災的發生,而是作為市場上個人物業業主安麗絲頓從選址到防火都比她的鄰居更願意投資知識和資本。換句話,Rachel的豪宅能夠在極端天氣之下適者生存,是透過去中心化而適當的市場選擇。

adblk6

在地少人多的垂直城市,香港在「減緩」與「適應」之間更應該著重「適應」。而適應極端天氣之下的火災以至水災,需要強調的正正就是去中心化而適當的市場投資。投資甚麼?投資城市抗老化!

就「企業、政府、民間、資本市場」4個範疇,工作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其中一項建議是市民須提高自身防災意識。看似老生常談,從加州火災到杏花邨水浸,適應極端天氣城市抗老化就是城市建設,以及自身防災意識要update。Update有甚麼準則?審慎評估成本效益,私人或公共投資都是如此,而私人投資較易符合成本效益。政府⻆色不一定是減緩甚至適應的投資,提供天氣資訊及簡化規管,從而建立政府私企互補關係促進私人綠色投資作用可能更大。

政府以外,民間自身亦有重要角色。報告公布後接受媒體訪問,一個好問題是關於電梯的。當年杏花邨打風水浸的一大經濟損失,是幾部電梯需要更換。去中心化而適當的市場選擇,「預防勝於治療」同樣適用於防颱風暴雨,其實是在電梯及電房簡單加設擋水設施,再update可穩定電壓的裝置,成本效益比更換整個電梯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