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2-01-20 04:30:00
日報

為甚麼疫情期間富豪身家反升?

分享:
「通貨膨脹」的本義,就是「流通貨幣」增加了,也即是銀紙多印了。(資料圖片)

「通貨膨脹」的本義,就是「流通貨幣」增加了,也即是銀紙多印了。(資料圖片)

所謂的「印銀紙」,其實是一個統稱,這包括了很多不同的操作。例如政府真的是用印刷機印出一張張的鈔票,在市場中以不同的形式;例如政府開支,或者是減息,以增加現金的流通量,又或者是向銀行回購政府債券,好讓銀行有更多的現金使用,諸如此類。

總之,我們把以上的種種寬鬆貨幣政策的行為,簡稱為「印銀紙」,皆因不管它採用以上的任何方法,都會發生相同的效果:通貨膨脹。

所謂的「通貨膨脹」,習慣性的用法,指的是物價的普遍上升,這也許可以用在英文字「inflation」上,但是中文的「通貨」,指的是「流通貨幣」。

因此,「通貨膨脹」的本義,就是「流通貨幣」增加了,也即是銀紙多印了,根據常識,這必然會導致物價上升,問題只在於,物價包括了很多很多不同的「物」,究竟是甚麼「物」的價格上升呢?

簡單點說,「通貨膨脹」之時,可以是A物的價格上升,也可以是B物的價格上升,亦可以是C物的價格上升,當然,更加可以是A物、B物、C物的價格同時上升。

不過,如果A物、B物、C物的價格同時上升,升幅當然比不上單單只升一物。這是小學二年級也可懂得的數學。

在現實世界,很多人,包括政府在內,把「通貨膨脹」定義為消費物價指數的上升,即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衣服、房屋、交通、電腦等必需品,而不把奢侈品、投資品等等列入。於是,這會造成了一個假象,就是可以增加貨幣發行量,即是印銀紙,但卻並不發生通貨膨脹。

在先前一年多,美國政府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印了很多很多的銀紙,但「通貨膨脹」卻並不相應增加,正是因為這原因:錢都用來買了投資品。因此,買日常消費用品的錢便少了,消費物價指數因而升得不多。

然而,這做法的必然缺點就是,例如股票之類的投資品的價格猛升,由於富人們擁有大量投資品,窮人則沒有投資品,這必然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貧富懸殊拉闊,日前,樂施會發表報告,十大富豪在疫情期間,身家漲了一倍,正是以上理論的反映。

adblk6

為甚麼疫情期間富豪身家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