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6月9日大遊行計起,一個多月來恒指升了約一千點,根據中原領先指數,同期的香港樓市亦有微升,與更前瞻的經紀人指數吻合。若果這段日子你隱居家中,甚麼新聞也不看,只留意你的投資戶口,你應該會幾滿意。
也由6月9日計起,由「行禮如儀」式的港島遊行,進化到6月12日的「暴動」,出動催淚彈和橡膠子彈。6月16日更大型的遊行後,既有6月21日的圍堵警察總部,再有7月1日的「暴力撞門」佔領立法會。最近,就是7月14日的沙田新城市廣場大混戰了。
政府官員由態度強硬到「道歉」潛水,警民關係由麻麻到惡化再到戰鬥狀態,行動愈來愈激。若果你在這段日子緊貼新聞,日日睇直播,你很可能會相當擔心香港的情況,再消化埋一大堆有關「走資」的新聞,又或美國取消「特別關稅區」之類,你更加會驚到震。
以上不是平衡時空,而是同一個香港!
幾日之間市況上落固然難以作準(當年為佔領行動估算經濟損失的尷尬例子,不用我重複吧),但個多月以來的走勢就要去解釋了。經濟學者喜歡用資產價格作為參考,皆因樓股之類的資產具前瞻性(forward looking),受投資者對未來的看法主宰,從其上上落落可以推斷某些事件或政策的影響。
那為甚麼香港龐大的政治社會不穩,對股樓的影響幾乎沒有?
我有一個初步的答案,也想知道大家怎樣看。
香港股市跟香港本地經濟表現,我認為關係根本不大,或至少比以前來得微弱。就以恒指成分股為例,當中企業絕大部分的業務來自內地或其他國家,真正受香港影響的比例極低。大家有興趣驗證的話,可以找出一些業務相對「本土」的股票,看看其股價有否在這段期間跑輸大市。
樓的情況不同,歸根究柢是需求和供應決定。講供應,香港政府威信大減,像「明日大嶼」之類的大規模工程應該會遇上更大阻力,成事遙遙無期,不利長期增加房屋供應,當然有利樓價。講需求,縱使有移民數字上升的說法,但規模難以跟八、九十年代比較。香港人或對民主自由有所追求,對內地政治上的干預反感,但上上街遊遊行可以,這些價值仍不足以令香港人放棄在香港的居所和其他有形無形資產(如事業、人際網絡),於是需求仍在,樓價不倒。
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