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疫情肆虐的第二個年度,在家工作(WFH) 這個概念,大家都不會陌生。原來,早在新冠疫情前,荷蘭經已有120萬(約14%)打工仔,享受全天候WFH;若把間中WFH的都計算,人數更上升至330萬(約佔37%打工仔)【1】。在香港,礙於科技和亞洲人的傳統文化,WFH要等到2020才可普及。本文,將會跟大家用:硬件、軟件和具體操作,三個向度去探索一下:香港人WFH的日與夜。
【硬件】以文職工作來說:一部電腦、一些周邊配置、一條穩定的網絡連線……基本上已經可以WFH了。話雖如此,筆者身為一位WFH的自由工作人,在過去12個月,都經歷過:學習、改變、添設了不少硬件。甚至乎,在某些樽頸季節,市面曾出現過供不應求的現象!例如:網絡鏡頭、手提電腦、某些大廈的光纖網絡……要達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算您懂得買甚麼、願意去試、負擔得起,還要付出一至兩周的輪候!?
【軟件】至於軟件方面,我並不是指:甚麼程式?甚麼App?反而,筆者想從三個角度:文化、相關概念、全球化,去探討一下香港人對WFH的思維。
先講「文化」,若您早上出門,遇見鄰居陳先生,西裝筆挺,拿著公事包……這樣,陳生給您的印象是怎樣?換一個情景,倘若您在午飯時間遇見陳生,身穿簡約街坊服飾(拖鞋短褲),一手拖着孩子,另一手拿着外賣食品,陳生現在給您的印象又會變成怎樣?前者是「成功人士」?後者是「失業的中年漢」?上述的例子,只想刺激大家,嘗試做些少反思。原來,WFH也有成本!
再談「相關概念」,跟WFH相近,在港討論多年的「彈性上班時間」,還記得嚒?當年,提倡彈性上班概念,背後其實是很到位、很友善地去解決:交通阻塞,也順帶舒緩一下「家庭友善狀況」,疏導一下工時過長所衍生的社會問題……只可惜,實踐的情況並不普及!當年,筆者最深刻的:「甚麼彈性上班?打電話比人,找他又未返工,找她又落班了……咁樣,唔洗做啦!」時移世易,隨著手提電話/科技的普及,今天WFH的浪潮,比彈性上班的小漣漪,來得震撼!徹底!
至於「全球化」,大家不單止在B2B(Business-to-Business/商業對商業)上全球化,就連B2C(Business-to-Consumer/商業對消費者) 都徹底全球化;筆者見證着兒子在品牌球鞋網站自由搭配款式,然後下單訂購,不久,球鞋就送到家門了……至於「淘X」網站,相信大家都比筆者專業得多,「淘」這個字,都演變成「潮語的『動』詞」了?您今年「淘」咗年貨未呀?
上述的硬軟件配套,造就了WFH時代的來臨。正如「八達通」和「網上銀行」的浪潮,大家都要靈活地適應時代巨輪這傢伙!
【具體操作】寫到這裡,有否讓大家感到:筆者好像是一位WFH的狂熱追隨者?作為一個香港人,地小人多的情況又有誰可逃避呢?WFH最大的挑戰,就是在極有限的土地空間內,整個家庭去爭奪有限的資源!為了Wi-Fi、寧靜,而產生的爭奪不在話下,就連洗手間都有機會成為戰場!筆者跟友人在2019年暑假,錄製了一系列的聲演劇《抗疫暑假真人騷》;當中,一家四口就著這種WFH的苦樂、掙扎、愛恨交纏……為香港人做了一些記錄。大家有興趣可在網絡搜尋到,聽聽有否共鳴?
【紀律】由於家庭與公司、私人與工作、日與夜……界線都逐漸變得朦朧。最後,筆者想提醒大家:無論您是老闆、管理層、下屬、學生、家人……在WFH的新常態下,工作上的紀律 【2】、飲食作息上的規律和使用共用資源上的默契,都要好好管理和遵守!不然,「時」和「空」都錯亂,所有事情擠在一起。這樣,不單享受不到WFH帶來的方便,反而成本就會超越效益,WFH就會淪為得不償失的蝕本活動了!
資料參考:
【1】《全民WFH?:日本人在家工作仲大壓力 「打工仔天堂」荷蘭人教路:秘訣放工後唔好搵同事》果籽 (2020年7月)
【2】工作規格 (Job Specification) 可參考另一期《職場表現勝舊年 (職員能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