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33457088_wP.jpg?itok=pUa_CB5n×tamp=1739296018)
男女哲學家黃子華說過:「你愛嘅你得唔到,你唔愛嘅你甩唔到。」當愛情沒有保鮮、不再新鮮,就會覺得對方猶如一塊「貼身膏藥」,不愛它但需要它,用完它卻想棄掉它。如何選擇終身貼身膏藥,其實比選擇合適的止痛貼更有學問。故由淺入深,我們先探討止痛貼的用途。
周身痠痛,是現代都巿人的通病。很多人受速食文化影響,輕易從藥房買來各式止痛貼,但往往不理會痛症成因,更不清楚藥貼成分。其實坊間不用醫生處方的止痛貼,不論中西品牌,通常都含有水楊酸、樟腦、薄荷醇或辣椒素等,能產生局部麻醉和輕微消炎的效果。而薄荷醇和辣椒素,更能分別帶來有如冷敷和熱敷的感覺。
至於需要醫生處方的止痛貼,則含有西藥成分,當中以非類固醇消炎藥貼最為常用。消炎藥貼與口服消炎藥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的藥效是透過皮膚滲透至繃緊發炎的肌肉、肌腱和關節;後者則從腸胃吸收,再經血液到達患處。但長期服食消炎藥,可引致腸胃、腎臟和心血管等組織受損,造成胃出血和腎衰竭等併發症。為此,近年有研究建議多使用消炎藥貼,以減低口服消炎藥的劑量。
此外,還有針對帶狀疱疹(俗稱生蛇)的局部麻醉藥貼,和用於癌症或嚴重慢性痛症的嗎啡類藥貼。但使用含有西藥成分的藥貼,切忌不按醫生指示的數量和次數。雖然只有小量消炎藥貼的成分,會經微絲血管帶進循環系統內,但若果因「周身痛」而長期貼上多塊藥貼,理論上也可帶來口服消炎藥的風險。即使是坊間的藥膏藥貼,過量使用亦可出現水楊酸中毒。
最後緊記,痛症如未經醫生診斷,便自行使用藥貼藥膏,有可能會延誤治療。小至姿勢不良造成的肌肉痠痛,若單靠止痛貼紓緩,長遠也可演變成頸椎或腰椎退化。大至骨質疏鬆而引致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甚至是癌症轉移至腰椎,起初也只呈現為腰背痛,往往令不少長者掉以輕心。總而言之:痛,忍是沒有用的。止吧!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