攰,似乎是香港人的常態。收工遲,睡得晚,晚上照顧小孩或老人睡不好,又或臨睡前總要給自己一點個人空間,玩玩電話。調查顯示香港人平均睡眠時間只有4至6小時,睡眠質素又是另一問題。對於大部分人,缺乏睡眠是攰的主因,當中部分是由疾病導致,例如睡眠窒息症和新冠後遺症等。此外,身、心、生活失調也會令人攰。
最普遍的原因是心理因素,但容易被忽略。壓力、焦慮和抑鬱影響睡眠,亦會直接令人無電。
攰,可暗示身體有病。貧血、內分泌失調(如糖尿和甲狀腺病)、風濕免疫病(如紅斑狼瘡、肌肉炎)、感染(如肺結核)和主要器官疾病(如心臟病、腎和肝病)都會導致疲倦。然而,這些病並不常見,且常伴隨其他病徵。發燒、食慾不振和體重下降等,可預示嚴重疾病,尤其長者,慢性感染和癌症風險較高。另外,自身免疫病所致器官發炎,亦可引致疲倦和發燒。如病徵嚴重或伴隨其他病徵,持續兩星期以上,便應求診。一些亞健康問題,例如肥胖、過瘦,血壓、血糖欠佳等,宜及早處理。
作息、飲食失調,缺乏運動是眾所周知的原因,治療較易從此入手。除充足休息外,建議定時起床和睡眠,每周運動兩個半小時,亦可配合太極、瑜伽或靜坐。以喝咖啡提神效果短暫,過量咖啡因反而導致疲倦。至於營養補充劑,效果則未能證實。
其實,「攰」是身體給我們的訊號,提醒我們休息,只是有時環境不容許。我們可以從改善生活、改變心態開始,或許能做到境隨心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