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11-17 12:30:00

分離「蟲」來不易?探討農作物裡不可避免的「食品缺陷」

分享:

吃飯時有甚麼比見到一條蟲驚嚇?有人笑說是見到半條蟲,因為這意味另外半條已經被吞掉了!坦言,在食物裡看到如蟲屍這類異物,的確令人不好受。有本地機構近日抽取了部分麵食化驗,發現了一些肉眼不能看見的外來物,當中亦包括了昆蟲碎片。到底麵食為甚麼會有昆蟲碎片呢?對身體健康有甚麼影響呢?食安中心特別在此跟各位讀者探究有關問題。

食物在生產過程中有可能受到外來物質的污染,有些物質或會導致嚴重健康風險,有些則不會。尖利的金屬、塑膠或玻璃碎片等外來物會令市民進食時受傷。另外,蟑螂、蒼蠅等是傳播疾病的媒介,也可能混進食物內,牠們雖然未必對健康構成即時危害,但在食物中出現實屬不理想,亦反映生產過程的衞生狀況不佳。生產商有責任檢視和監控整個生產流程,以防止上述外來物質污染食物。

另一方面,有些外來物不會影響市民健康,例如一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細動物毛髮、天然存在於農作物的昆蟲碎片等「輕質異物」,算是較常見的「食品缺陷」,嚴格來說屬於食物品質問題。穀物製品的「食品缺陷」以昆蟲碎片較為常見,這是由於收割穀物時,無可避免地把田野中的一些微小昆蟲和穀物一同收集。儘管生產商已採取措施將小昆蟲清除,但仍有漏網之魚在收割穀物時一同被收集,並在加工過程中被研磨成極微細碎片,成為食物中的「輕質異物」。

adblk6

現時,只有美國和加拿大就食品中「輕質異物」的數量訂立行動指標,其他主要糧食出口國家則沒有訂立相關上限。就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公布的檢測程序來看,食物檢測人員會先把食物溶解,並將外來物從食物樣本中分離,再以顯微鏡辨認昆蟲碎片的特徵,並計算數目。然而,這類化驗方法的準確度非常依賴檢測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術和經驗,而分析亦側重碎片數目而非用作反映食物安全狀況。一隻天然存在於穀物裡的小昆蟲,在麵食的製作過程中可被碾碎為數十塊,甚至數百塊碎片,故這類分析未能全面反映「食品缺陷」的概況。

食安中心亦就機構轉介的35款乾意粉,在市場上抽取相關樣本作外來物及化學檢測,並無發現異常情況。不過,雖說「輕質異物」不會影響健康,但或會影響消費者的觀感,食安中心仍提醒相關業界有責任檢視與完善食品生產程序,盡量減少「輕質異物」的數量。

總的來說,雖然這些看不見的「輕質異物」或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欲,但有關發現並無礙食物安全,不會構成健康風險。精明的市民應向可靠及商譽良好的商店選購食物,並根據食物標籤上的儲存說明存放食物,不要購買無遮蓋的食物或有異樣或異味的食物。如果發現食物有異物或品質問題,可先向售賣的商店溝通,或致電政府熱線1823投訴。

adblk7

(以上資訊由食物安全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