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6-06-30 11:30:00

反覆的噩夢

分享:

最近牛頭角的火災,令我回想起曾經治療過的一位消防員 。他雖然不曾受傷,但多年來都不能好好睡覺,晚上若是有任何聲音,即使躺在床上亦會立刻跳起來。他憶述曾經目睹同袍殉職卻無法拯救。即使過了多年,只要一閉上眼睛,就會像回到火場,嗅到濃煙嗆鼻的氣味,看見被火舌吞噬的同袍,哀嚎聲在夢魘裡縈迴耳際。

 

這些症狀屬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r),病徵包括:

1. 經歷創傷經驗而造成極度的恐懼及絕望

2. 重複浮現當時情景及發惡夢

3. 避免接觸和創傷有關的資訊、地方或是另一極端對其完全麻木

4. 知覺變得相當敏銳及精神繃緊

5. 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並影響生活及工作等

 

各界都對今場火災中英勇犧牲的滅火英雄表示惋惜,勉勵其家人勇敢的活下去。但事件對目擊而倖存消防員的衝擊,卻絕不比其遺孀家屬少。創傷並非來自事件本身,而是因為在當時親身經歷的那種極度害怕、恐懼和無助感,加上倖存的內疚,深深地烙在大腦的情緒記憶區域,一旦遇上類似的情境時,恐怖的感覺又會立刻被喚醒。症狀可能會在事發後就立刻出現,但亦有可能在若干年之後才浮現。雖然此病不會直接威脅生命,但是伴隨而來的長期的恐懼、失眠、焦慮、與人群疏離等,卻絲毫不比肉體上痛苦為輕。

adblk6

兩名英雄葬身火海,引發社會不少負面討論:有人把矛頭指向迷你倉主、租戶等令禍根早種;有人怪責裝備,說黃金戰衣不能散熱云云;另有人歸咎指揮和信號系統出現問題,令前線聽不見警告或撤離的指令。可是一切臆測所引發的謾駡和指責,不僅無助解決事情,更會令社會彌漫一股負面情緒。反正一切還有待當局來查明及追究責任,謹希望以生命換來的寶貴教訓,不是加深社會矛盾,而是令將來救災工作以至整個社會變得更安全,亦讓市民發掘拯救者無私貢獻的人性光輝,令大家更互助團結,這才是香港精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