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做事衝動心急、唔識分緩急輕重,好可能需要練習分辨事情的優先次序。去玩夾公仔機,本來是娛樂遊戲,但由於好勝心「想贏」的感覺,最後夾不到就原地大哭或發脾氣收場。有時家長真係「貼錢買難受」,原本想一家人開開心心放假去玩,最後仍是出現「不和諧」的情況。對於孩子急於一時的「衝動消費」,未能遵守自己的承諾「止蝕離場」,其實大人也豈嘗沒有這樣的行為呢?今日筆者想與大家分享和孩子討論重要和次要的例子,藉此說明教導事件優次排序的重要性。
益仔(化名)是初小學生,經常在學校被投訴行為衝動,有時會語言衝撞、亦有試過被投訴有撞人的行為。當然每一次他也有自己認為的「原因」(例如:他想要走過去優先取得書簿),但這些都不能成為他所做行為的合理「理由」。
以下是筆者(A)與益仔(C)的討論內容:
A:今日我哋會學分辨重要同埋次要。你知唔知道重要同埋次要係啲乜嘢呀?
C:知呀,重要就係一定要做嘅嘢囉。
A:咁你有冇例子乜嘢係重要嘅事呀?
C:嗯嗯,飲水吖,飲水係重要。
A:咁你點解覺得飲水係重要啊?
C:因為唔飲會死囉!
A:即係話你覺得唔做會死嘅,就係重要嘅嘢?
C:係呀。
A:咁仲有冇其他例子?關於重要嘅嘢......
C:睇YouTube啊。好重要㗎。
A:喔?係點㗎?
C:我每日一定要睇兩個鐘YouTube㗎。
A:嘩,兩個鐘頭好似都好多喎。咁你乜嘢時候會睇㗎?
C:咁我會喺做完功課之後先睇嘅。
A:咁都幾好喎,即係話做功課係重要過睇YouTube啊?
C:唉,都係嘅,因為唔做唔得㗎嘛!
A:即係話呢,睇YouTube同埋做功課同時間出現嘅時候,邊一樣係「重要」邊一樣係「次要」呀?如果兩樣一齊出現嘅時候,咁你做邊一樣先呀?
C:咁啊,做功課先啦,跟住先睇YouTube嘅。
A:咁樣你做得好好喎!當兩樣嘢同時出現嗰陣,可能我哋會將「重要」同埋「次要」嘅位置改變㗎。咁係屬於正常嘅!
從這一個討論裏,我想帶出工作排序的基本概念,就是重要的事要先做,次要的事情可以等待一下才做。討論時也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該件事情重要的原因,可以多了解小朋友對於事件的主觀想法,這樣就可以協助他釐清事情的本質是否與他主觀認為的同等重要。
緊記我們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切勿急於評價孩子的想法(e.g.睇片有乜嘢咁急呀?!即係你覺得唔睇片都會死?),應該更多接納和探索思考的過程(e.g.喔?我第一次聽你呢個講法,可唔可以講多啲畀我知?)。這絕對是你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畢生受用。
其實人人都可以訓練「執行功能」,令自己更清楚工作流程、做事的緩急輕重,相信不論在哪一個情景也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