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4-02 12:30:00

尊重

分享:

Eason 陳奕迅近日在大專院校舉行「巡迴分享會」途中,因台下不少同學沉迷玩電話又或只想合照,而非認真交流感到不受尊重,引起熱議,包括作家王迪詩。王迪詩提出,今時今日,期望別人懂得「尊重」自己已經變成一種奢侈、一種戇,因為不懂基本禮貌及尊重別人的人太多,跟年齡、職業、大學教育無關,基本禮貌及尊重是從自小家中父母及幼稚園開始教,但今時今日的成年人,即使為人父母的也有終日只顧玩手機,所以當部分大專學生唔識尊重人,應該問他們的父母,是否有讓孩子讀幼稚園或以身作則教子女對人的基本禮貌及專重?

adblk6

對於Eason陳奕迅在台上分享時,看見台下大學生不停玩手機及並且沒有認真發問交流只想拍照,據認知心理學大師尚·皮亞傑 (Jean Piaget) 的發展理論,只要是認知發展正常 (norm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的人,大專生的年紀早以過了自我中心 (Egocentrism),只懂自身角度的思維,有認知能力理解台上的Eason緣何不快。大專院校的學生已是有自由意志 (free will),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參與出席交流會,如何覺得對陳奕迅及其團隊不認識、對這個交流會的主題亦不感興趣,可以選擇不出席,但既然自己選擇了出席,對那個場合、台上嘉賓、及台下的其他觀眾都有一些基本的道德責任及社交禮儀要遵守,筆者以為Eason陳奕迅在一個名為「Eason and The DUO Band “L.O.V.E. in F.R.A.M.E.S. 大專巡迴分享會」中期望大專生行為舉止尊重自己是常識吧?如果覺得他是 nobody當初又何必去聽呢?因此,Eason對無心交流的學生感到不快,絕對是正常反應,對這些學生提出指責亦無可口非。任何人若在以自己為名作主場的交流會中,對在場觀眾不停玩電話及只顧拍照無心交流也沒感覺的,才怪!

而王迪詩的論點,筆者亦有共鳴,想起黃子華去年在《金盆𠺘口》的棟篤笑中,提到香港黃金年代的核心價值 —— 「面斥不雅」,很多失禮的言行舉止都不必說明,要當面鬧就更不雅了,過去大多香港人都懂得凡事盡量考慮別人的處境和感受就好。 如今不懂尊重不知自己的言行失禮的人似乎多了,選擇調低自己對任何人的期望的確有助平衡情緒,讓自己從容面對各種不雅的情況。唯即使筆者認同今日不少父母及成年人也沒做好教育下一代的本份,甚或做壞榜樣,所以對下一代的無禮與不懂考慮別人感受有多些理解和包容,也不應讓期望別人對自己有基本尊重變成咗一種「戇」。

adblk7

即使我們誰都不完美,誰都有缺陷,而香港社會也正往下沉,但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作為一種與生俱來正面的心理渴求,還是值得倡議及堅持,若家裡沒教幼稚園又沒有學懂,小學中學大學仍然有教的責任,反正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大腦的神經科教授,在近日國際神經科學研討會發表的研究顯示,人的大腦和心智至30歲才完全發育成熟,大專學生尚有許多可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