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成為陳家媳婦的時候,陳太已經知道丈夫很尊重他的家人,特別是他的哥哥,只要說一句話,丈夫便會跟從。
回想過來,陳太才感到她的婚姻一開始已經不只是兩個人。「身邊的朋友及家人也覺得我幸運,丈夫的家人很關顧我們。直至孩子出生以後,我才發現我嫁了一個木頭人」。
每當星期日要跟丈夫的家人吃飯,陳太的體溫便不自覺上升,手心冒汗,感到無比的不願意。「我跟丈夫說過很多次,不想每個星期也與他的家人見面,因每次兒子一哭一吵,他的大哥便責罵我,說我不懂教、縱容兒子。最難受的是丈夫不幫忙說句話,像陌生人般坐在一旁,任由我和兒子給他的哥哥折磨,我對他很失望」。
丈夫對家人的忍讓,卻令妻子及兒子感到被犧牲了。陳太不能理解為何丈夫不代「出頭」,也看不到她的委屈及傷痛。結果,陳太在不斷抱怨下生活,對丈夫的家人充滿怨恨。丈夫也一直逃避,成為妻子與哥哥之間的「夾心人」。夫妻的婚姻關係也變得疏離。
婚姻關係中,清晰的界線,可以令夫婦雙方看得清楚,甚麼時候需要避免過分參與對方與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的關係糾紛,甚麼時候要為自己的另一半發聲。這樣不單令自己的原生家庭成員明白及懂得尊重自己的另一半,同時,配偶也會感到受重視及被愛。在這種正常的關係循環中,也帶來了正面的互動模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