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報讀了一個針對下肢的復康後體適能教練課程,除了能進一步了解各種受傷後至康復期(黃金時間)的訓練方法外,這次交流帶出一個重點是︰要有良好的康復效果,除配合好的醫護團隊(包括: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加上復康教練的協助外,還需要病人本身好好把握黃金期的治療。事實上,治療期有如生產線,只要當中一個環節未能完成,便會影響進度和製成品的質量。
跟物理治療師交流後,發現不少個案受著怕再受傷和其他不正確的觀念影響下,(例如︰發炎期間沒有好好休息患處,令到傷勢加重;在康復後沒有強化肌肉,減低再次受傷機會等),往往沒有跟隨指示在康復中期或後期在家中安排好「自療」,例如︰冰敷、復康肌肉訓練、舒鬆關節、留意姿態(常見是跛行)等。這種種因素造成明明是有同一傷患,A君能提早正常走路,相反B君卻總是跛行和持續出現痛症。
其實,適當的「治療」和自身的「自療」同樣重要。以最常見的膝關節炎為例,其成因是膝關節長期活動令軟骨退化、身體超重造成勞損、不正確姿勢和活動等。由於關節退化不能還原,如我們不及早處理,有機會惡化而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此情況下,我們就需好好控制炎症,應進行以下運動,以保持關節活動範圍和強化肌肉,以減少膝關節的負擔。
(一)肌肉鍛練 —針對大腿前後、內外側、臀部等肌肉群
前踢腿(雙腳交替進行),靠牆或扶手單腿站立(提高膝關節)/坐在高椅進行,動作似在游池邊踢水,如欲加強肌肉力量可加5至10磅沙包。每星期2至3次,每次3組,每組進行10至15次
(二)平衡力鍛練
單腳站立(雙腳交替進行),保持收腹站立後單腳提高,可站在牆邊或有扶手地方以免跌倒。每日進行,每次3組,每組固定30至60秒。
(三)伸展運動
除了一般拉筋動作,可加插舒鬆筋膜的方法,如以FoamRoller(泡棉滾筒)放鬆髂脛束(大腿外側),再配合日常伸展運動,加強因關節炎後出現的關節硬化。
只要大家努力,相信問題定能得以改善;當然,如有情況出現任何變化,可向有關專業人士查詢。
作者: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私人健體教練李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