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流感潮又至,公院逼爆、學校停課、社區爆發,差不多已成為香港每年必然發生的常態。在這段期間到社區診所求診的病人當中,懷疑染上流感的個案當然也會大幅上升。每次處理完懷疑流感病人,特別是小朋友或老人家,他們和家人離開診症室前總會憂心忡忡地問,怎樣的情況才需要入醫院?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48006612_qt.jpg?itok=0eN_7aC7×tamp=1739063823)
我會請他們稍為放心,並給他們九字真言:「人醒目、燒會退、水分夠。」病到頭昏腦脹並不出奇,但病到昏昏沉沉、反應遲鈍、甚至頭腦混亂就要格外留心了。只要人仍是清醒的,言語理解正常,手腳運作靈活,病毒就未至於影響中央神經系統那麼嚴重,身體機能大概叫做頂得住。
無論吃不吃特敏福,流感患者頭幾天的發燒情況都必然會反反覆覆。醫生一般會為病人處方所謂的退燒藥,吃藥以後受到藥物控制,體溫多少都會稍為下降,但藥氣過後又會燒起來。這是常有現象,身體未打完仗,發燒等於響警報,心急也心急不來。不過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熱度的走勢,雖未致於完全退燒,但即使再燒,每一天的最高溫度也稍為比昨天下降一點,就代表身體沒有一直輸給病毒,甚至開始打勝仗了。
「水分夠」是一個簡單而重要的指標,發燒的蒸騰作用會令人的水分加倍流失,就怕會影響血壓、電解質、甚至內臟功能。觀察一個人的水分平衡其實好簡單,張開嘴巴看看舌頭還是滿布口水,或小朋友哭泣的時候眼淚大滴流下來,都代表水分足夠。
作者為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