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手洗手洗手」唔通我有強迫症?
新冠肺炎疫情下,天天不停洗手消毒已成為生活日常,但「頻繁洗手」亦是部分強迫症徵狀之一,那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強迫症呢?如果經常洗手是理性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清潔雙手是沒問題的;而強迫症病人是沒因由的不斷重複洗手,是一種非理性行為。此外,疫情已持續數月,很多市民都盡量留在家中,花時間在室內活動如上網和「煲劇」,少了很多正常的社交,生活像少了一份動力。其實即使抗疫期間亦需要保持一些正常生活,雖然限聚令下不能進行如踢足球等團體運動,但可以找些空曠的戶外空間跑步,或散步曬太陽也好,多與家人朋友溝通,互相陪伴分享,都有助提升正能量。當然,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朋友像做甚麼都提不起勁,日常生活如上班等都像不能勝任,出現這類功能失調(Functional Impairment)情況,就需要找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等專業人士,接受治療了。
疫情過後的情緒狀態更值得大家關注,例如2003年沙士疫情,每10萬人當中有18.8人自殺,比一般年份每10萬人當中有10至12人明顯增加,當年有千多人自殺,反映疫情有可能為市民的情緒帶來重大的創傷;雖然今次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明顯較低,但疫情的時間較長,而且亦有較多的防疫措施,為社會和經濟帶來更大代價,更大機會令市民情緒受到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和焦慮情況。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陳仲謀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