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項關於手機與男性不育的研究,在2020年刊登於《人類生育科學雜誌》。
該項研究回顧審查了由2003到2020年間關於手機與男性不育的文獻。當中包括有動物研究數據及男性精子研究的報告。
綜合所有研究的發現,報告結論認為,手機所發出的電磁波可以降低精子的活動能力,令精子的結構產生變異,而其原因就是因為電磁波引發陰囊高溫及增加氧化壓力。
不過,對於相關結論,醫學界仍存在不同意見。
有來自美國猶他州大學的生育學專家認為,有關手機影響男性睾丸、令精子數量減少的論據,還未能作實,理據包括:
一、不育是常見的問題,不一定由某一個特定原因導致。
二、相關研究有缺陷。專家指出瑞士的研究(請看上周文章),只由一個團體,向一個特定人群(入伍者)進行研究,這會構成選樣偏差,可能因而產生錯誤結果。
三、採集樣本的問題。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採集的精子數據也可能有不同數值,不可能只取一個樣本就作實;即是說,如果要證明一個研究對象的精子數量有變,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以及檢測多個樣本,才能作實的。
四、所有相關研究都是回顧式的研究,瑞士的研究亦然。只有進行前瞻性的觀察研究,並對暴露於手機射頻電磁波的影響進行精確的量度和量化,才可作出確實的結論。
(「手機與男性不育」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