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患者對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都不會陌生。它本來是抗瘧疾藥,於二次世界大戰時使用,後來發現可調節免疫系統,廣泛用於治療不同風濕免疫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藥原為氯(Chloroquine),經改良後的羥氯喹副作用較小。一方面能抑制過度活躍的自身免疫系統,但同時不會減弱對感染的抑制,現已成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基礎藥物。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84545128_A0.jpg?itok=mVjg2gGZ×tamp=1739054678)
羥氯喹亦稱為金雞納,這是由於此藥是從金雞納樹的樹皮和根皮製造。金雞納樹原產於南美洲,古印加民族曾利用此樹皮來治療瘧疾。十六世紀歐洲傳教士發現此治療方法,並開始在爪哇種植生產金雞鈉。後來科學家成功研發人工合成羥氯喹,製成現在所用的藥。
沙士爆發後的幾年,人體外的研究發現羥氯喹能抑制沙士冠狀病毒。現在醫生亦嘗試用此藥治療新冠狀病毒。目前的臨床研究主要針對幾方面:抑制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如羥氯喹),抑制病毒複製(如治療愛滋病藥洛匹那韋)和抑制病毒RNA製造(如治療伊波拉藥瑞德西韋)。此外,部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新型藥物,如抑制JAK的口服標靶藥和抗IL-6的生物製劑,亦開始用於研究。期望這些藥物能證實對新冠狀病毒治療有效。
作者為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